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对黎族的小动物狩猎特别是套夹捕鼠活动展开论述,阐明这些狩猎活动是如何融入现实生活的及其对食物供应的重要性.套夹捕鼠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火田农耕的存在.火田不仅使得农耕成为可能,也创造了野生动物能够容易生存的空间."大圈套和小圈套"是一个运作于耕地及其周边的系统.它们起到了把野生动物狩猎融入农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改造成新三民主义,并提出要实行"耕田有其田"。然而,国民党却是在丢了整个中国大陆败逃到台湾后,才开始认真做这件事。台湾土地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自耕农成为台湾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3.
根据新发现的秦简可知,井田制破坏之后,秦国实行授田制,田租征收采取了寓"公田"于"私田"之中的办法,由田部官吏按照一定的比例(1/10)从各户田地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税田","税田"上的收获物作为"田租"全部上缴。这种田租属于分成租而非定额租。  相似文献   
44.
清代新義理學主要奠基并發展於徽州學者,從戴震、程瑶田、到淩廷堪,形成一個以追求客觀物則为目標的基軸。要分析这一成因,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徽州的地理和學風特色;二、乾嘉學者對義理學的態度;三、徽州義理學之产生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45.
论徽州宗族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富 《东方论坛》2010,(2):96-107
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特别繁荣,徽州成为中国宗族制度一个十分典型的地区。徽州宗族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祠堂建设;二、族谱修纂;三、族田设置;四、宗族活动。许多世家大族花费巨额财富,大建祠堂,大修族谱,大置族田,大搞宗族活动,充分地表现了徽州宗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46.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逐步调整的,大致经历了从减租减息到实行耕者有其田再到最终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7.
藉田礼发展到唐代,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礼仪规范,同时太宗、 玄宗、 肃宗等在方位、 地点、 流程方面对之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呈现出皇权凌驾于礼仪之上的倾向.与之相应的藉田书写,侧重点也不在于礼仪本身,而在于沟通政治情感,既传达赞美圣君追慕盛世的执政理想,又呈现出君臣交流体贴人情的现实关怀,同时也表达藉田不行于世不被重用的失落蹉跎.这就使得唐代藉田书写不同于《诗经》、汉赋,呈现出礼仪应用文本的特点,形成了藉田祭祀乐歌的礼仪范式、 藉田科场赋颂的结构范式、 藉田题材意象的表达范式.这些范式的生成象征着藉田礼仪文本的成熟,在颂美国家仪典、 寄托文人政治情感的基础上,推动着文以载仪功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48.
古人的签名     
时下,能拥有一个很潇洒的签名是很有面子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文稿,但签字署名还是要亲力亲为,一手漂亮而不失特色的签名不仅代表着品位而且具有识别个体的法律意义。翻阅史料,我们却发现古人其实也有自己的签名。最早的签名古人的"签名"最早称"押"。《韩非子》一书中有"田婴令官具押券",南朝顾野王的《玉篇·手部》解释"押,署也",又可见战国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押"的形式在文书中进行签署了。  相似文献   
49.
山西中阳方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等都有变读53调现象,以名词居多.这种变调不同于语流中的连读变调,更像是一种小称变调的残存,只不过小称意义因磨损和泛化已经不太明显.变调以阳平字为主,但其他调类的字也有变调现象.  相似文献   
50.
西晋赋税不入"律"、"令",视作"常事",制订有"品式章程"。"式"即"样",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用作"比",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式"方面的规定,与"户品"等配套,作为划分户等、按等纳税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包括"户样"和"调样"两项内容。杜佑写《通典》,不知"品式"为何物,把西晋《户调式》中"占田"、"课田"规定误为土地制度,从"式"中抽出,放在其《田制》篇中,剩下的内容生硬缝缀,当作赋税的"令",归入《赋税》篇。《通考》沿袭杜佑的错误观点,仍视"占田"为国家授田,虽认为"课田"系"租税",按户缴纳,有一些进步,但无法解释"式"。现今治史者或是遵从杜佑的思路和方法,或是遵从马端临的思路和方法,也有进步,却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