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5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6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92篇 |
人才学 | 48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338篇 |
理论方法论 | 200篇 |
综合类 | 4329篇 |
社会学 | 299篇 |
统计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125篇 |
2015年 | 178篇 |
2014年 | 337篇 |
2013年 | 298篇 |
2012年 | 387篇 |
2011年 | 405篇 |
2010年 | 400篇 |
2009年 | 447篇 |
2008年 | 429篇 |
2007年 | 405篇 |
2006年 | 367篇 |
2005年 | 313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267篇 |
2002年 | 260篇 |
2001年 | 204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玉是苏州派大家,学界对其戏曲创作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但鲜有人关注其戏曲羼入词现象。留存至今的十七种李玉戏曲,几乎皆有使用词体习惯,分布在开场、定场、人物出场等处。判别这些羼入词的属性,即自撰、改作、集句、引用,可助益辑补明清词。以词本体观,发掘羼入词的择调喜好、文学呈现及潜藏的以词为史;以曲本体观,探讨羼入词的曲论色彩、文体演进及因革的功能表现。不同文体的积极互动,可带来陌生化效果,但也不免模糊两者间的界限,这种交融导致的不利情形对羼入文体的影响更强烈,在一定程度上,文体发生了异化,明词曲化、明词中衰等现象与此颇有关联。 相似文献
52.
苏轼豪放词风和当时宋与西夏的西北战事,以及苏轼对此战事的态度密切关联。熙宁六年的“熙河大捷”促使苏轼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形成;元丰六年“永乐之败”又促使苏轼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豪放词风由豪放雄壮向清壮深沉、多内心反省转变。 相似文献
53.
54.
温李新声作为晚唐诗坛上以温庭筠、李商隐为代表的绮艳诗风的标示,是那个时代一部分才士心理的典型结晶。它的出现不仅使唐诗的发展回归于缘情体物的传统,还将大历以来正式确立的缘情构景路线提升到虚拟与象征并用的因情造景阶段,对深入开发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心灵熔铸物象有独特的贡献。其婉曲见意的表达方法则生成了作品特有的绵密深曲的体性和朦胧隐晦的旨趣,反映于诗歌意象的密实化、意脉的跳脱化和意境的空灵化诸多方面。而其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更在于为诗体艺术向词体艺术的延伸作了先导,体现出古典诗歌意象艺术转型的另一个重要的侧面。 相似文献
55.
孟雪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1):147-148
作为俄罗斯"形式语言学派"创始人的ФортунатовФ.Ф.(佛尔图拿托夫)在语言学史上独树一帜,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ФортунатовФ.Ф.的"形式"观对后来的语言学,尤其是对语法学有着很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本文概括地介绍了ФортунатовФ.Ф.对词的形式的理解和他对词的形式的分类.同时由于ФортунатовФ.Ф.认为词、词组、句子的语法结构相似,应等同看待,所以本文对词组的分类也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56.
多片词由北宋的柳永首创,是词在体制形式方面不断发展的结果。宋代多片词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情思意蕴丰富。多片词往往将叙事、写景、抒情自由灵活地穿插运用;明显增加了叙事成分,清晰地展示出事件的过程;不仅逐渐变直线型叙事为曲折叙事,有的更打破了单线叙事,变为双线叙事,形成错综变幻的艺术结构。多片词注重事件细节的描写,抒情叙事更加婉曲细腻,营造出具有回环往复之美的意境。柳永、周邦彦和吴文英是写作多片词的三位高手,在写景叙事抒情尤其是章法结构上,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多片词的出现与发展,显示出宋词叙事抒情与章法结构艺术的进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57.
58.
朝鲜语指示词在实际语言运用当中不仅有指示功能,还有话语标记功能。在朝鲜语当中具有话语标记功能的指示词有“ュ”类和“ ”类,作为话语标记的指示词,它们在句中不做句法成分,不表示命题意义,只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59.
60.
陈艳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3):67-68
苏轼的诗化词是词学观念和词学意识的改变,这种变化改变了词的柔媚纤弱传统面貌,使词摆脱了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词的健康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