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程瑶田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前人多注重其训诂名物之学,而很少研究他的义理之学。程瑶田将《论学小记》置于《通艺录》之首,是非常看重这部著作的。《论学小记》以《大学》为讨论核心,全面重审了宋明理学中的主要理论问题。他将理理解为理则,将诚意当作性命之学的核心,特别强调精义之学,而反对执理之学。程氏心性学,是对戴震心性学的修正,并构成了他的《宗法小记》和《仪礼丧服文足征记》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2.
新近刊布的《前凉咸安五年(375)隗田英随葬衣物疏》是吐鲁番地区出土最早的衣物疏,从中新发现了“大女+夫姓名+妻姓名”的身份描述方式。“大女”一词沿用了汉晋以来对成年女子的称呼,与唐代的“大女”含义不同。纸质的《隗田英衣物疏》正处于木牍向纸张过渡的时代,既保留了木牍衣物疏的书式特点,又体现了纸质衣物疏的变化趋势,是中国“简纸过渡”的时代标本。本文以长时段的视角,考察不同时代、地域及书写载体的衣物疏书式,尝试刻画中国“简纸过渡”时代的一个具体侧面。  相似文献   
33.
税赋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中央与地方政治经济良性互动的纽带,在古代封建王朝更是承载着统治阶级的支配意愿和行为。周天子通过贡赋制度约束地方诸侯,诸侯借助“井田制”剥削农奴。井田制集土地、田税、军赋、户籍制度四位一体,贡赋并重、租税合一且多以“借民力以治公田”的劳役形态呈现。而后,受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以及战争等影响,领主制经济内外部矛盾加剧,税赋剥削从劳役税赋向实物税赋转变。东周时期,王权下移,“履亩而税”成为诸侯国稳定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招徕移民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土地兼并战争升级,税赋制度更成为各诸侯国政权斗争过程中招徕流民、鼓励耕战的重要手段。税赋制度映射了阶级阶层关系、生产关系甚至生产方式的变革,府际关系与税赋制度的互动互构关系是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4.
35.
田会是中国古代农村民间的一种互助性合作组织。它至少在清末浙东地区较为普遍地存在。在祀田、义田以外,会田又是另一种新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形式。其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跨家族的村民之间的经济互助组织。  相似文献   
36.
对黎族的小动物狩猎特别是套夹捕鼠活动展开论述,阐明这些狩猎活动是如何融入现实生活的及其对食物供应的重要性.套夹捕鼠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火田农耕的存在.火田不仅使得农耕成为可能,也创造了野生动物能够容易生存的空间."大圈套和小圈套"是一个运作于耕地及其周边的系统.它们起到了把野生动物狩猎融入农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改造成新三民主义,并提出要实行"耕田有其田"。然而,国民党却是在丢了整个中国大陆败逃到台湾后,才开始认真做这件事。台湾土地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自耕农成为台湾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8.
根据新发现的秦简可知,井田制破坏之后,秦国实行授田制,田租征收采取了寓"公田"于"私田"之中的办法,由田部官吏按照一定的比例(1/10)从各户田地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税田","税田"上的收获物作为"田租"全部上缴。这种田租属于分成租而非定额租。  相似文献   
39.
清代新義理學主要奠基并發展於徽州學者,從戴震、程瑶田、到淩廷堪,形成一個以追求客觀物則为目標的基軸。要分析这一成因,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徽州的地理和學風特色;二、乾嘉學者對義理學的態度;三、徽州義理學之产生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40.
论徽州宗族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富 《东方论坛》2010,(2):96-107
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特别繁荣,徽州成为中国宗族制度一个十分典型的地区。徽州宗族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祠堂建设;二、族谱修纂;三、族田设置;四、宗族活动。许多世家大族花费巨额财富,大建祠堂,大修族谱,大置族田,大搞宗族活动,充分地表现了徽州宗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