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许禾钢 《社区》2009,(35):33-33
公孙阏和颖考叔都是郑国大夫。公孙阏字子都,和郑庄公同族,长得高大英俊,一表人才,号称郑国第一美男。这一点.有孟老夫子的话为证:“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颖考叔为郑国颍谷(今登封市西南)封人(管理疆界),干练老成,忠勇威猛.  相似文献   
32.
郑东速度     
《决策探索》2007,(19):20-21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这是郑东新区的建设"进度表". 有人说,5年来的郑东新区像是一部鸿篇巨制的电视剧,高潮迭起,不断给人喜悦和惊奇. 那么,这部电视剧是如何在中原大地隆重上演的呢? 规划 直到21世纪之初,郑州市区人口尚不足200万,面积只有14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3.
34.
郑愁予作为台湾现代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中既有纵的继承也有横的移植。他对传统的继承有诗情资源的化用,音韵和节奏的讲究和清词丽句的选用;对西方的移植主要是一些现代表现技巧的征用如客观对应的征用、空白的遗留等。通过对其美学技巧的探讨为当今诗歌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避免新诗低俗、散化的弊病。  相似文献   
35.
36.
《金色年华》2014,(10):36-37
左手胆略右手战略 郑永刚在创业早期时曾比喻自己是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他的狂傲与他过去的成绩不无关系。他18岁参军,最大的理想是做个将军。复员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毛遂自荐当了一家国营棉纺厂的厂长,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旅途的新篇章。一年后,他力挽狂澜,终使濒临倒闭的棉纺厂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37.
仁悟 《老年世界》2014,(17):9-11
机要参谋一看电文。脸色大变 19l5年,郑维山出生在河南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著名的“黄(安)麻(城)暴动”就发生在他的家乡。父亲郑国棋,是参加“黄麻”暴动的老战士,暴动后,任村苏维埃主席。少年的郑维山,受其父亲的影响,13岁参加童子军,14岁参加少先队,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赤卫队副指导员的身份参加了红军。  相似文献   
38.
郑板桥的尚右心态滋生于特殊的身世经历、狂怪性格以及对艺术本体的透彻领悟.这种尚奇。态极大地影响了部的艺术创作的美学任尚.共计突破清初“神韵”“格调”之说的束缚,以朴实的现实主义诗风在清代诗坛独树一帜;其词题材上不“修官前古”“不起于风气”.形式上突破沉格,自立门户并能以俗语人词;其书独创“无古无分”“震电惊雷”的“六分半书”;其画善恶兼容、胸无成竹、慰藉天下之劳人。郑板桥的艺术创新精神,在当今艺坛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9.
关于商汤都亳的地望,历来争议颇多.本文对近年来"郑亳"与"西亳"两说之间的主要争议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商汤灭夏前始居之毫与灭夏后所还之毫应为一亳,即"郑毫".其他名亳者都是后起之地名,或属后人推测之说,并无可靠的文献与考古学证据.所谓的"西亳"偃师商城虽然也有一定规模,但却不是商汤所都之亳.通过对史料的考察与分析,笔者推测偃师商城的真正主人很有可能是伊尹.  相似文献   
40.
明清更迭,社会处于“天崩地解”之势。面对这一历史巨变,社会各层作出不同的回应。就知识界而言,为维护文化传统和矫挽晚明王学空疏之弊,“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取向一时成为潮流。在此潮流酝酿之下,礼学的兴起成为有清一代经学复兴的先导。其中,大儒张尔岐对《仪礼》所做的句读、考辨,以及对礼意的阐发,倡清代仪礼学之先声。张尔岐为学路向的确立,以及其对《仪礼》研究的疏理,奠定了他在礼学研究领域和在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