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8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83篇
管理学   292篇
劳动科学   34篇
民族学   366篇
人才学   15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954篇
理论方法论   558篇
综合类   5537篇
社会学   1187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796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文章是一个人思想的表达,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摆脱老师所谓引导的束缚,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那么我们的作文将会有一片新的天地.那将会是一片广袤的,肥沃的,美丽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2.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辛亥革命》,—改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套路,意识形态日趋淡化,叙事视角以小见大,审美权重多元均衡。这表明,我国主旋律电影其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出进步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3.
《社科纵横》2019,(1):51-54
电影凝视实际上是图像凝视的一个分支,它符合图像凝视理论的大部分原则。用图像凝视理论抽象出它对于凝视主体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凝视主体如何运用图像凝视得出意义并生成符号,从而构建认知和印象,进而指导主体脱离日常环境进入旅游模式时,切换到游客视角下,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凝视"构建。此论文从电影凝视入手,探讨如何构建积极的影像/图像认知,对过渡到游客凝视的旅游者进入甘肃旅游时产生良好的影响,令其调动脑海中已经构建好的关于甘肃的影像/图像符号的合集和宏观印象,再一次积极地投射到旅游目的地的凝视中,完成一次畅快的旅行体验,进而推动甘肃旅游体验的整体愉悦感,提升甘肃旅游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4.
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石涛题画集》中说:"笔墨乃性情之事,于依稀仿佛中,有非笔墨所能传者。"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同一个表象特征,同一词、句、笔、墨,乃至思维、行为,既是成功的优势,又是不足的缺陷,优出于斯,悲亦出于斯也。一旦失去这种统一,个性差异就不存在了。人非其人,画难为画。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概是于此。"米之颠、倪之...  相似文献   
145.
电影传播并非简单地信息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在文化循环系统中持续建构影像意义的媒体实践。电影传播的文化循环中包含着影像意义的三重接合,在其中各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过程之间,以并非必然地联结方式影响着影像意义的深层内涵。影像意义的三重接合强调影像意义不是事先存在的既成物,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语境之中持续地生成和动态流通。电影传播的文化循环以三重接合的模式突破了传统上片面专注于信息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线性传播模式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6.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15):51
经纪人青山跟我说,晚上他要和美国电影局的官员吃饭,对方提出了3个条件:1.请找一个上档次的餐厅,因为我们是官员;2.请订一个不要那么昂贵的餐厅,因为我们是官员,收入有限;3.一定是AA制,因为我们是官员。  相似文献   
147.
艺术肌理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本文对画面肌理技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当代人物画肌理技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发展,阐述了画面肌理技法的发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8.
新的全球化、逆全球化浪潮在当下再度成为一个讨论得最为热烈并且不断引发争议的理论话题。如果以中国在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电影经历了整整四十年走向世界的全球化之旅。那么全球化又是如何在中国电影文化语境中得到实现的?作为经历、见证和参与改革开放的第五代电影人,其走向世界的全球化之路更是跌宕起伏,而作为主将之一的张艺谋更是一直致力于中国电影创作的全球化思考与实践。基于此,我们提炼出本土创作·天下意识·全球经验这几个关键词,并借助张艺谋创作个案以点带面,管中窥豹来梳理或勾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创作的全球化路径是:故事的讲述,从"有中国特点的故事"到"牵涉他国的故事"到与"与人类相关的故事";空间视域的建构,从本土到天下到世界;主题的表达,从生命意识到和平意识到信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9.
随着电影文化的发展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单纯的记录手段已成为平庸的标志。电影作品中的一切视听元素都成为影片在视觉层面和美学观念上艺术创作的目的,风格各异的画面内容和作品主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成为渲染感情的传送门,传递给观众更为真实的观影感受。  相似文献   
150.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对谈话有这样一段阐述:人们渴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对某种问题找到答案,于是便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群,在空旷的草地上或绿荫下席地而坐。在漫无边际的话语中进发出的火花就成了后来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