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建 《东岳论丛》2001,22(5):135-139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有久远的历史 ,汉代绘画艺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汉代绘画与前代绘画艺术传承有着密切联系的是壁画 ;而更富有艺术创造性和时代代表性 ,且数量众多的绘画艺术样式是画像石、画像砖 ,此外还有帛画、漆画、瓦当纹样等 ,这些构成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汉代绘画艺术宝藏 ,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其艺术表现特色主要是 :形象塑造 ,形神兼备 ;时空结构 ,重在开创 ;艺术技法 ,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湟中徐家寨画像砖人物命名谈起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汉墓画像砖有关伏羲、女娲的形象、考古发掘以及民俗学方面的有关材料 ,论述了伏羲、女娲在中国古史神话中的不同身份 ,及其角色发生转换原因  相似文献   
13.
“谨毛失貌”论是现知的中国古代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理论,在当时被广泛认同,不仅对绘画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汉代的整个美术领域都产生了作用,形成了汉代美术注重表现整体气势的美学风貌,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对画像砖的史料描述入手,重点分析汉画像砖艺术的绘画性特征以及它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和美学价值,并指出画像砖的丰富性、普及性的基础在于其民间性。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的早期楼阁式佛塔,已知的考古实物,有长江上游的四川什邡在1986年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画像砖;在文献记载中,有长江下游的江苏徐州一带笮融"大起浮图祠"。考古文物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邡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引导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得以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型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另外,什邡画像中与佛塔并置的三宝柱被辨识出来,同时也构成上述观念的一个重要证据。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邡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印佛塔型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汉代画像砖历史悠久,存世量丰富。不但反映了我国古代汉朝时期的总体国力水平,并且体现出了很长一段中国古时期的艺术特色风格,有着巨大的艺术与考古研究价值,是国内外相关学者竞相研究与收藏的宝贵历史艺术文物。现如今,我们可以打破博物馆、展览馆的观赏局限性,通过计算机数字化还原技术,将其从砖石画刻上的呈现,还原至屏幕里或荧幕上,观众可从更多形式的新媒体平台上使用新式鉴赏方式获得有关汉画砖的相关信息,足不出户体验中国古文化风情。并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利用电脑二、三维技术使其原本静态平面的汉画砖美术绘画及雕刻作品实现立体化、动态化,用运动代替想象,用视频补充文字,将古代艺术真正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科技深度赋能艺术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艺者,异也,就是艺术家的风格,有别于他人。看了赵贵德的画,就有这种印象。中国古代把马喻为乾,把牛喻为坤,故画马者多于画牛者。自战国赵人(今河北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马也成为中国人最亲密的朋友和运输交通工具,更用于战争和传递。古代马的作用很大,画马者也最多。画马,汉代是一个高峰。家乡徐州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里《车骑图》最多,也都有马。到了唐代,在绢上画马达到第二高峰,像曹霸、韩干、韦偃等。后来者画马,  相似文献   
18.
刘珍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233-234
画像砖作为在考古中发现的重要文化遗物,其考古学价值不凡.这种画像砖虽然仅作为墓室装饰的构件,外形质朴、形制简单,但是其蕴含的历史信息丝毫不亚于其他出土文物和典籍记载.本文拟从情感价值和科学认识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汉画像砖在考古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画像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墓葬建材和艺术品,它在东晋时期产生了多砖组合的拼幅画像这样的新形式。这种新式线刻画像在南朝帝陵和王侯贵族墓中突然勃兴,出现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这样的宏幅巨作。南朝晚期画像砖以浮雕为主,由线刻的"密体"发展为丰实的"疏体"。南朝时期,画像砖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形成了以都城建康和雍州襄阳为核心的两个中心区域。画像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画像砖形制多样,题材丰富,既有对传统题材的继承,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及佛教题材也大量出现。佛教对画像砖墓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自中间而上下、由周围向中心发展的趋势。南朝墓葬画像砖也对北朝和隋唐墓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是汉代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偶像式与情节式的图像组织方式、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流动如生的乐舞精神,这些特色使其艺术形式上充溢着张力,体现出宏大气魄和浑厚雄强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