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18篇 |
理论方法论 | 20篇 |
综合类 | 161篇 |
社会学 | 17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81.
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阐释学概念,用以批评那种以阐释者主观意志强力侵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符合己意之解释的阐释方式。然而,阐释活动是否存在强制现象?这种现象又如何发生?这并不是一个明见无疑的命题,持有不同阐释观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这意味着强制阐释也需要阐释。通过再释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重申"理解"与"说明"旨趣的不同,将会发现,理解总是历史性理解,阐释关注新经验的获取。阐释超越过往,开显新维度,指向不同的理解,而非更好的理解或客观理解。就此而言,诠释学中不存在强制阐释现象。所谓强制阐释是一种因诠释学与认识论边界发生混乱而衍生出的意识强力行动。当阐释由理解异变成认知,阐释者转变为认知者,诠释学立场转变为认识论立场,文本的意义阐释转变为文本自在意义的客观把握,强制阐释势必奋袂而起。可见,强制阐释本质上是一种被误认为阐释的认知行为。分清阐释文本的诠释学立场和认知文本的认识论立场,以理解应对文本阐释,以说明应对文本认知,保持清醒的界限意识,强制阐释便无存身之处。 相似文献
182.
作为许多专门业务技术支持的公众网络,国际互连网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虚拟的空间,它消除了国境线的限制,也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界限,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作岗位、家庭、地区以及社会的面貌。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人与人的关系转变成了一种数字信号的联系。从这个意义而言,在国际互连网上的诈骗、攻击变得异乎容易。而许多具有反政府、反社会、反文化传统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183.
近代上海商民运动中的店员工商界限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店员以及店员工会的归属,一直是商民运动时期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国民党起初要求店员加入商民协会,导致同一商民协会内部存在店员和店东两方面的竞争;稍后又决定使店员脱离商民协会而单独组织店员工会,隶属于总工会之下,归各级党部工人部管辖.但店员与店东的纠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较诸此前大量增加,上海等地的商民协会又要求将店员划为商人,加入商民协会.国民党中央先是强调与商店资本有关系之店员,可以加入商民协会,无关系者加入店员工会.但不久之后又规定,店员为商民协会成分之一,店员总会隶属于商民协会.如此反复变化,说明商民运动时期的国民党对店员与店员工会的归属,并没有全面统一的认识,缺乏一以贯之的政策,只是根据实际情况作临时性的应对,推行一些权宜之策. 相似文献
184.
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界限,是虐待儿童案件的适用难点。只有在目的论体系视域下,从形式上贯穿虐待儿童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法律体系,实质上厘清法律体系保护目的导向的虐待儿童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才能破解这一适用难点,使具体案件处理更为正义。 相似文献
185.
私人(the private)是与公共(the public)相对应的现代政治哲学概念。但是,何谓私人、私人领域,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解析。私人是与公共相对应的概念,其在与公共的比较中得到内涵上的澄清。而私密化不是一个与公共相对应的概念,它完全是一个脱离公共而独立自存的概念。私人领域只有在与公共领域相对而言的意义上,才能显示它的私人隐秘生活的特质。而私密性是一个拒斥公共,并将人完全引导到拒绝公共生活的自私理念。在考察私人概念的时候,需要划分私人与个人、私人与私有、私人与私产、私人与私隐的边界界限,从而准确把握私人这一概念的所指。私人概念需要从四个向度上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私人自身、私人间关系、私人领域的显现形式、私人作用的形式。私人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获得的规定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6.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79-87
随着北冰洋冰融的加快,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逐渐成熟。作为北极资源聚宝盆的北极外大陆架成为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角斗场。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国际法层面为规制海床及其底土资源的开发活动而专门创设了外大陆架划界制度,环北冰洋各国据此围绕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展开激烈的科学与法律交锋。北极外大陆架争端的核心矛盾在于北冰洋中央海域外大陆架及其资源的归属问题。当前环北冰洋国家纷纷提交划界申请案,主张范围动辄超过百万平方公里,各国主张重叠的面积之巨在全球海洋划界实践中前所未有。从各国申请案入手考察当前北冰洋中央海域外大陆架划界的特征趋势和最新动向,对于预判北极外大陆架划界未来走向,甚至对于把握全球外大陆架划界整体形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最终能为我国明确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定位和处理同邻国的外大陆架划界争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7.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78
在《网络安全法》加大侵犯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两高最新司法解释进一步扩充刑法第253条之一构成要件的背景下,行政法与刑法的界限问题、刑法自身的边界问题变得非常突出,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的认定。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不仅遭遇行政处罚和刑罚的界限分歧,还遭遇第253条之一构成要件要素自身的界限分歧,主要包括:"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扩大使其边界范围模糊不清;"国家有关规定"的虚置化与冲突性导致其难以发挥罪状的限定作用;"人肉搜索"型侵害行为的范围具有不确定性;"非法收集"型侵害行为的入罪标准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本身跨越了宪法、行政法与刑法等法律部门的界限,其界限分歧问题实际上是刑法与宪法、刑法与行政法的界限问题,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和行政法秩序、全面搭建个人信息保护的伦理秩序和规则体系可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8.
北极大陆架划界的法律与政治进程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论坛》2017,(3)
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进程备受瞩目,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法律与政治的双重属性。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可以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分为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和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对于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划界规则,《公约》规定得较为简单,实践中主要是遵循国际司法机构所确立的相关海洋划界原则和划界方法。当然各国对于具体划界方法的立场不同,立场相同或近似的划界当事国也可能会对同一划界规则的适用存在不同理解。地理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都是可能影响北极地区200海里以内大陆架划界效果的有关"特殊情况"。北极国家之间的200海里以内大陆架划界问题现已解决大半,而北极地区国际海底区域的具体范围则取决于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最终划定。 相似文献
189.
"非之中"与"在之中"——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主体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为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3):93-99
维特根斯坦主体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使主体界限化,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主体形式--界限主体.界限主体具有"非之中"的逻辑机制,"非之中"是"非世界之中"的逻辑结构,"非之中"不是"在之外","非世界之中"也不是"在世界之外",它仅仅意味着"不在世界之中",它是世界的界限.界限主体具有否定性和"零位"特征,是一种外在的超越机制,它是逻辑哲学主体思想发展到极致而出现的一种形态,进一步发展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在之中"主体,即主体"在世界之中".这种主体是一种内在的超越机制,海德格尔的此在就是一种"在之中"的主体形式.从"非之中"到"在之中"的过程反映了当代哲学从逻辑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0.
基于甘肃、宁夏和湖南三地首轮退耕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A F双界限方法测度退耕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借助精确断点回归设计,实证检验退耕还林补贴到期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补贴到期农户各维度及其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均高于未到期农户;第二,补贴到期对相对收入、充分就业、生活水平、主观感知维度及多维相对贫困的局部平均处理效应均显著为正;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补贴到期对老年和低收入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正向影响效应相对更强。鉴于此,从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建立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及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