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8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公共利益辩     
公益概念的存在在于公共利益总是与一个社群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社会价值密切相关,公共利益的法律功能在于立法价值的宣示性和权利(权力)范围的界定性。在价值多元化时代,惟有通过正当程序来确定公共利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是正义的,公共利益的需要最终必须也只能通过个体权利去获得界定和评估。  相似文献   
342.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其他学科在学科自身内部一直存在着界限暧昧的问题,诸多富有价值的理论课题因此无法得以展开。特别是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重历史、轻文学现象,及其研究过程中固有的国家意识缺席,以及视觉中心主义思维范式,则从根柢上束缚和偏离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旨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43.
以黑格尔为主要完成者的近代法哲学本质上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法哲学本质上是法哲学批判或法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同时划清了两条界限 ,即一方面划清了与近代法哲学之间的原则界限 ,另一方面也划清了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 ,从而对现代法权保持了一种否定与肯定、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辩证立场。正确把握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中的两条界限 ,认清现代法权的本质并对其采取辩证态度 ,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4.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通过社交网站更方便地调整朋友圈界限,选择接受或拒绝加入好友,虽然在一念之间,但实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问卷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关系品质认知、知觉风险与人际界限认知等因素对社交网站中交友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认为关系品质认知、知觉风险、人际界限认知均对交友意图有显著的影响,但构面内的相互承诺、社会风险、领域性和私密性却不显著,此点可为社交平台网络商借鉴。  相似文献   
345.
行政裁判权历来是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国行政审判实践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较有代表性与特殊性的日本行政裁判权的范围、司法审查特别领域即:法令、国家考试、最高法院规则、条约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46.
对于盗窃与抢夺的界限,现今有新旧两说之争,旧说以行为秘密与否来区分二者,新说则主张以暴力程度为区分标准。新说在推演逻辑、构建思路和界分标准上难以实现理论自洽,在一定程度上还消解了构成要件的犯罪个别化机能,不足以成为一种有力的学说。新说对旧说的批评也多基于对旧说的误解,难以撼动旧说的根基。在确定秘密性要素为客观的违法要素后,旧说的理论体系危机得以解决,其所提出的区分标准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347.
本文结合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推行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对实行产业政策的合理界限进行分析。我们主要应注意保护性政策的阶段性;注意产业政策实施中的金融安全;注意产业政策目标的单一性,等等。  相似文献   
348.
颜岩 《江汉论坛》2023,(5):38-44
“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是马克思分析资本问题的基本立场。“消灭资本”不仅是因为资本无序扩张将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也表明资本的内在矛盾(绝对界限)必然令其走向自我毁灭。梅扎罗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人们面对资本并非“别无选择”,而是应超越资本,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新陈代谢生产秩序。具体说来,资本的绝对界限表现为:跨国资本与民族国家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新陈代谢再生产物质条件的破坏、女性解放与实质平等的挑战、长期失业与人口危机的宿命。梅扎罗斯“超越资本论”强调资本作为新陈代谢生产秩序只能在总体上被超越,对我们认清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内在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这一理论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二元对立出发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彻底超越(否定)资本,则忽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资本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和历史多样性,未能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激活“资本的文明面”,克服“资本的消极面”,并在利用资本的同时实现劳动解放。  相似文献   
349.
在《词与物》前言第一段,福柯坦言博尔赫斯引述的“中国某部百科全书”是“我们自己思想的界限,即我们完全不可能那样去思考”。这种思想的界限通常被解读为“他异思想”生成的标志。但这个结论明显因其同义反复而失去表达的效度。将之置于法文—英文—(三个)汉译本构成的“歧异共同空间”内进行解读和激活,博尔赫斯引述的“中国某部百科全书”就呈现出四个“中国”的形象,而福柯的句子通过内部各要素的纵向“跨越”来书写思想界限的可能,从而呈现出句子的思想灵韵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