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由于各国海商法关于船舶留置权之规定不一致,因此,在涉外船舶留置权法律关系中就需要作出法律选择。国际社会关于船舶留置权的法律适用主要有适用船旗国法、适用被留置船舶所在地法律、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适用法院地法几种立法实践。建议中国海商法关于船舶留置权的法律适用规定为,船舶留置权适用当事人所约定的法律,但当事人所约定的外国法关于船舶留置权的规定比内国法更宽泛则应排除适用。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时,适用被留置船舶的所在地法。船舶留置权对第三人的影响适用被留置船舶的所在地法。船舶留置权的受偿顺位适用船旗国法。船舶留置权的实现适用法院地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国大陆的留置权制度是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各国及台湾地区民法留置权制度的产物;海峡两岸留置权成立的“三个积极条件”和“四个消极条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关于留置权的效力,台湾民法通过对留置权人享有相关权利和受到必要约束的条款作了全面明确的规定,比较而言,大陆在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适用范围狭窄,留置物不得用益等;大陆留置权制度应在扩大留置权的适用范围,明确第三人对受益物的善意取得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船舶优先权制度是我国海商法一项特有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海商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这一制度的概念、法律性质、法律特征、权利的行使以及其与船舶上其他担保物权的效力冲突等与该制度有关的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结合我国《海商法》简要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同一海产上有数个担保物权时,各类型权利间关系如何,各国立法规定不一,我国海商法第25条对此亦有所明文,但该条的简单化处理,其合理性与当事人利益保护的立法主旨,已有所不符,因此从比较法等角度对该问题作学理性的研究甚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租船运输的出现,承运人提单法律地位的确立,使承运人的概念日趋广泛,出现了合同承运人与实际承动人这两种非传统意义上的承运人类型。本文以考察寅途中 承运人在不同的运输条件下对货物的不同占有状态作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分别就他们是否继续 海上货物留置权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留置权能否善意取得事关债权人与第三人的利益保障与平衡,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具有规范与现实意义。即使是在《物权法》出台以后,鉴于立法对于留置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之规定不甚明晰,而导致学术界对此问题的争论并未平息。不论是从学术抑或实务角度而言,此问题都与对留置财产的解释直接相关。若将现行法上债务人的动产解释为不以债务人所有之动产为限,尚包括第三人所有但由债务人交付债权人并由债权人合法占有之动产,则留置权之取得就与债权人之善意与否无关,从而不存在留置权的善意取得问题,而直接以成立留置权的法律规定作为规范基础即可解决在第三人所有之动产上成立留置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留置权是人民警察法赋予警察的一项特权。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公安机关不仅需要在执法方面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且还要提高执法水平和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在面对新的执法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下,需要针对警察留置权运行中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为留置盘问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执行提出合理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无船承运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船承运人具有承运人的法律地位,并继续享有海上货物留置权,但其签发的提单有别于一般的海运提单.为此,有必要协调不同法规、部门之间对无船承运人的法律监管,以完善无船承运人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