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对五四语言革命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文学革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上的革命 ,但白话文不能作为新旧文学的分水岭 ,通俗易懂更不能作为新旧文学的分界线。五四语言革命的主旨是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体现 ,而绝非仅仅是因为白话文比文言文更通俗易懂。五四文学革命由于肩负着沉重的救亡图存的使命 ,所以在走向通俗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审美上的考虑 ,科学化的语言追求无疑付出了很大的审美代价  相似文献   
192.
民国成立不久,各个领域的人都在探讨中国文化的走向,他们觉得旧的治学方式存在问题,引进新的方法和视角,才可能突破精神的盲点。其中文人语言研究的自觉催促了一种新的文化的观念。白话文的胜利,其实就是自由意志的胜利。过去的白话文是市井里的风景,而新文化运动带来西洋的流彩,也唤回了远古的美的灵思。文人介入到大众的表及里,又糅合着现代性的情怀,便有了新文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3.
五四新文学运动超越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关键是对白话之美的发现与体认,从美学上论证了白话文用之于新文学的正当性,解决了新文学至关重要的语言选择难题。进而根据白话文的特点,为早期新文学设定了真实、抒情、个性等审美尺度,更新了文学的审美内涵。白话之美的观念有力反击了文言复古的主张,但也给早期新文学造成了语言自然主义、审美平均主义等局限。?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4.
罗忠贤 《秘书之友》2007,(11):17-20
著名学者胡适对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胡适治学严谨,他对毛泽东文章的褒奖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大师的真知灼见。最近我重读了四卷本《毛泽东选集》,更觉得胡适所言不虚。毛泽东在学问上的精深功力、透彻悟性以及天才般的文学修养,不仅使他的著述浸透着一种拿得起、放得开、  相似文献   
195.
作为文学史的关键词,五四文学革命基于文学史的革命逻辑,五四白话文则试图展现一幅摆脱革命逻辑约束的五四文学新景现.五四白话文是五四时期多种文学参与力量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充斥着偶然与必然,有序与无序,革命与改良的纠缠.研究五四白话文的目的在于为五四文学寻求文学性的文学史定位,尝试构建复杂的文学史观,探寻以科学观念指导下的宽容心态切入文学史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6.
丁西林剧作的语言被认为在中国现代戏剧中独树一帜,他不仅通过文体的杂糅而写出一种书面化的白话文,同时利用丰富的修辞来构建语言的文学性与多义性。但是鲜有论者结合白话文运动、早期新剧的发展等历史背景,并具体到词汇、句法与修辞的层面来分析其语言的特点及历史意义。运用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的方法,透过跨文化的视野,从文体和修辞两方面来探讨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的语言特征,说明剧中的隐喻表明该剧的确是作家的一篇戏剧语言先锋之作。  相似文献   
197.
以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料库为依据,根据对方言词语确定的原则,研究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的名物类北京方言词语。将收集到的434个名物类北京方言词语分作表示人、人体及附属、动物和植物、食物、场所建筑、社会事务、其他实体性事物、抽象事物和时空现象等九大类,再分小类作细致描写,根据上下文语境并参考辞书进行逐词释义,同时通过对几部长篇小说表时间的方言词语与通用词的比较,说明老舍作品语言还是通用词占优势,而方言词语的使用都是处于社会下层、文化程度低的市民或劳动者,亦即方言词语的运用在老舍作品中只是社会方言现象,把老舍看作方言作家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98.
聂志平 《东方论坛》2022,(1):146-156
以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为依据,对老舍中文小说中收录的性状类北京方言词语进行研究。通过严格筛选,共收集到313个性状类北京方言词语;其中表性质者79个,表状态者151个,表情状者61个,表数量者17个,表感叹者5个。又将这五大类性状类词语细分为14小类,并进行细致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