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332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116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976篇
理论方法论   291篇
综合类   4109篇
社会学   1066篇
统计学   11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离婚审判中保护当事人探视子女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离婚父母探视子女权利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尚属空白。本文介绍了探视权的概念、特点并简要分析国外探视子女的法律规定及我国探视子女规定的历史和现状,并就设立探视制度、处理探视纠纷等提出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论证了汉代刘向的《诗经》学。幽厉时代灾异说的提出,既是一种功戒,也是一种诗学观,或文学观。诗无通诂,即开放诗学之滥觞.以夹于厉幽中间的宣王中兴为比照,得出正变结论。说明《诗经》源于时风,且又影响于治乱。  相似文献   
73.
春波 《决策探索》2003,(12):61-61
面对着专家、学者的雄文阔论,我委实不知所云.倒是秋水先生为本刊撰写的《从圆说起》勾动了我的心事.且不说那行文如流的文字,更不必说那由浅人深的说理,单单那借四季时令的更替道出兴亡衰败之缘由,就令人拍案叫好.  相似文献   
74.
一九二○年代中期张竞生提倡"美的人生观"与"美的社会",积极参与五四"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论争:"理性"与"情感"究竟孰重?这个论争是启蒙时代以来连结欧亚的跨文化现象。张竞生主张"美的社会"应以女性为中心,因女子长于"情爱"及"美趣",而男子重"理智"及"实用"。为何女性富于情感,就是未来"美的社会"的中心?究竟"情爱"与"美趣"如何产生连结?张竞生的"美的社会"概念,受到达尔文的启发。本文探讨19世纪中叶以来达尔文主义所衍生的解读,如何对现代美学、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女性主义等,产生重大影响;张竞生并非特例。而"女性中心说"这个中文词汇,是从英文原文翻译成日文后,中国知识分子—包括张竞生—直接挪用的。这是一个跨文化的社会学概念,连结了欧洲、美国、日本及中国鼓吹改革两性关系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5.
荀子从建构“群居和一”的交往共同体出发阐释其礼乐美学思想,礼、乐、诗作为共同体整合的文化资源而被其赋予“先王之道”的价值权威。情性的约束规范是荀子礼乐美学交往论内涵的中心话题,他倡导“情文具尽”的交往,追求礼义与情性的平衡美和礼义所建构的秩序美。荀子深入阐释乐的交往和合审美内涵,强化“乐”对君子品格美的培养。《诗》承载着礼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具有深刻的交往意义。荀子礼乐美学中的交往论思想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性。  相似文献   
76.
高分辨定位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当活跃。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多目标阵列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的去噪方法,并对结果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77.
《南都学坛》2018,(2):20-23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华夏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它起源于佛教的"盂兰盆斋会",后来经过儒学孝悌和道学神论的不断修改完善,到南北朝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道教采用"援佛入道"的方式,把"盂兰盆斋"和"中元地官赦罪"的故事结合起来,再加上人们望秋告成的习俗,逐步形成了七月十五中元节大众祭祖的民俗节日。中元节民俗活动在整个北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由朝廷寺院举行的大型"盆斋"祭祀活动转变为民间家庭祭祖的固定节日,让人们在这秋收之际不忘祖先恩惠。  相似文献   
78.
荀子与朱子均主张为学以礼、学以至圣。荀子主张“大积靡”,朱子力推“格物致知”,均强调以经验主义的方式求知,注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荀子、朱子的性论不同,但两人都强调心的认知功能及对性情的主宰作用。两人均将“心”视为连接知识与道德的肯綮,荀子主张“虚壹而静”,朱子强调“主敬涵养”。朱子的“主敬涵养”更贴合传统儒学的礼教精神,同时又融合了佛道的修养体系,是更具操作性和理学特色的修养工夫。  相似文献   
79.
忠,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生活参与者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忠”思想发展史上,荀子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先秦各派的“忠”思想进行了批判继承、综合改造,并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出发点,对“忠”做了新的界定,将其向着“忠君”的方向做出了理论上的诱导与压缩,使得原本内涵相当丰富的“忠”思想在荀子这里开始出现围绕“君”之事进行定向思考的倾向,从而促成了后世“忠君”文化的形成。尤其是荀子对法家思想的借鉴,使其“忠”思想超越了先秦儒家文化的理想主义色彩,获得了更强的现实政治意义。荀子的“忠”思想主体包含三个内容:忠信、忠顺、忠君,归结为一点就是引导人们去忠君。质言之,忠君为体,忠道为用,忠道是为了更好地忠君,是为荀子忠思想的最佳概括。  相似文献   
80.
正前几日与学院的杨老师偶遇,笑称与同济的"七年之痒",如今竟也真的要离开了。遭遇"史上更难就业季",经历在希望与失望中循环的三个月,期间有迷茫、有纠结、有难过、有喜悦,直到看到一位尊敬的老师分享道,千万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终于明白,一切付出最终都将是值得的。毕业之际,有很多话想对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讲,希望你们在走出象牙塔前,能够有勇气去尝试,在年轻时,不要轻易说不,不要害怕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