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12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3篇 |
民族学 | 80篇 |
人才学 | 37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702篇 |
理论方法论 | 271篇 |
综合类 | 3857篇 |
社会学 | 205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340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346篇 |
2011年 | 386篇 |
2010年 | 411篇 |
2009年 | 416篇 |
2008年 | 435篇 |
2007年 | 375篇 |
2006年 | 373篇 |
2005年 | 323篇 |
2004年 | 260篇 |
2003年 | 252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谭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5):55-63
三境诗在审美价值建构上存在差异:物境诗以美、情境诗以情、理境诗以真为其审美价值建构核心。译者如果不能正确辨别原诗境界,英译时就会产生境界降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情境译为物境,理境译为物境,理境译为情境。文章对降位的原因作出了分析:三境诗追求含蓄内敛、实中藏虚的审美效果,故多使用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文化性的意象语言,以及隐喻、象征、暗示、典故等修辞手段,三者都会造成对原诗境界的遮蔽,进而造成英译境界降位。 相似文献
962.
潘链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160-168
盛唐三教融通促进经学形成兼融的特性。表现于外是三教经典同披尊荣,体现于内则是三教经义统贯身心,善归一揆。盛唐经学的兼融特性深刻影响了诗学发展。盛唐诗学的代表《河岳英灵集》体现出三教经义的交融影响。盛唐儒家经世之志造就诗学的雅健之风,兴象与风骨两个诗学命题是其表征;盛唐道家经身之能促发诗学带有一种玄真之识;天心顺物的取法之道与言意的之美皆受滋于道家;盛唐释教经心之力融呈诗学主空净之灵。顿悟和境界成为影响后世极为深刻的诗学主旨。 相似文献
963.
傅绍良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40-49
唐代的元日早朝是依照唐《贞观礼》和《开元礼》的礼制要求举行的,在礼制规定的礼仪中,汉、魏传统的“尊君抑臣”观念得到了延续和强化。但在唐代诗人的元日早朝诗中,因作者的角色不同,这种观念却有所淡化,有些作品几乎没有这种情感。唐太宗贞观时期和唐肃宗乾元年间的两次元日早朝唱和,体现了唐代不同时期君王和士大夫对盛世的赞美和期待。但中唐以后的元日早朝诗,却因为作者身份的多样化,诗中的内容和情感也显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尤其是以“观早朝”为题的诗中,再现了诗人在元日早朝中的底层身份感及政治心态。 相似文献
964.
李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0-87
王国维在《周大武乐章考》一文中提出:1.除了《武》、《酌》、《桓》、《赉》,以外两篇,“自古无说”;2,《昊天有成命》、《般》为《大武》六篇中的两篇;3,《大武》诸诗“语义相承,不独为一诗”,诗的顺序是《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赉》、《般》。笔者对这些说法,根据史料,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这不仅有关《诗经》诗篇的解释,而且实际涉及到如何认识古代礼乐形成的过程,如何认识礼乐和民间舞乐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制度?如何对待历史文献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66.
沈德潜一生于唐诗用力甚多,唐诗在其诗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沈德潜重视诗歌史的梳理,也特别注重各时代诗歌所具有的"诗教"之用。唐诗是他对诗歌史进行溯源辨流的起点,也是其考察诗道兴衰的关结点。通过对诗歌史源流正变的清理,沈德潜将唐诗在诗歌自然流变史中的地位和其在诗道兴衰史中的地位结合在了一起进行考察。在诗歌的自然流变中,唐诗虽然处于诗歌发展之流,但又是诗歌之盛;在"诗教"传统中,它又传承了诗教之正。因此,在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中,唐诗获得了崇高的诗史定位。 相似文献
967.
画与诗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呈现出主题含蓄、音韵和谐、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等共性特征。本文试图解析诗和画的共性特征来谈文人画的“诗化”问题。 相似文献
969.
"诗言志"以语言符号的神秘,揉和了长远时间里那些或隐或显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等文化因素,在巫觋特定的仪式中生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本文对于"诗言志"的解读,重在考察其在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对流动着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化情境与其互动生成之关系,以揭示其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970.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