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21.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救母记曲本》,是新文化运动巨匠胡适先生旧藏珍本戏曲之一。戏曲史学家吴晓铃先生曾为之撰写跋文,认为该本系清宫连台大戏《劝善金科》的祖本之一。吴氏之后,此本下落再未见披露。笔者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访得此本,对其来源进行了考证,并以之与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首都图书馆藏康雍旧本《劝善金科》、清武英殿本《劝善金科》相比勘,介绍了《救母记曲本》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说明了其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22.
世俗宝卷中的王母形象虽是根据小说、戏曲改编而来,但更强调王母凡人的性格与民间的审美趣味。小说、戏曲中,普遍将王母视为玉帝的配偶神,庆寿、献桃、度化成仙是王母的主要工作。王母职掌虽与人间后妃靠拢,但整体表现却是超凡脱俗的。提及王母的世俗宝卷有三类:一种是与牛郎织女故事有关,一种是女儿私自下凡故事,一种是王母主掌蟠桃园和女仙产生联系的故事。宝卷中的王母职能在长生延寿、主掌刑罚等部分大幅下降,反倒是母亲的身份与天界纪律守护者的职能被放大,只是王母依血缘亲疏来决定对女仙的惩处,展现了天界对人世间的反映。总的来说,世俗宝卷中的王母不仅职能上仙味尽失,性格上也越来接近凡间俗妇,可以说是一位以民间的想象建构出的王母形象。  相似文献   
23.
中晚唐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各种佛事活动依然照常举行,盂兰盆会就是其中大众性佛事活动之一,此间僧人在寺院说唱<目连救母变文>,使这一故事广为流播.在此情形之下,敦煌的僧人、迁移到敦煌的吐蕃人以及在敦煌的吐蕃统治者有可能将这一故事带到藏地,从而对<格萨尔>"地狱救妻"、"地狱救母"等故事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
河西宝卷——我国民间曲艺艺术瑰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宝卷是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一种说唱式民间曲艺艺术形式。融入了浓郁的河西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沉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伦理道德的一种追求。通过对河西宝卷的产生和发展、曲种及其特点、方言语音、艺术特色等方面阐述,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河西宝卷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对弘扬传统文化之魅力,研究河西民俗、民情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陈泳超 《阅江学刊》2022,(1):141-155
宝卷的创编情况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尤其是其中的个人行为。常熟的宣卷先生、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人余鼎君在宝卷创编和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已有研究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框架内总结其个人特色。事实上,在可以考察的近百年中,不断创作、改编日用卷本是常熟当地宝卷的一个根基传统,并形成了某些带有集体特征的运作机制。只有基于这样的地方传统,才能看清楚余鼎君引人瞩目的创编特色:他吸收和继承地方传统,更在知识来源上寻找"正知"、在思想观念上追求"正信",以期超越地方传统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只是这些"正当"的个人追求如何与民间宝卷的自由存在相契合,仍然需要接受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而这一地方传统与个人风格的案例,可以为探究整个江南宝卷的知识生产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以明清社会看作父权制社会为研究前提,将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探讨<现世音菩萨本行经>的文本.其因在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上具有的典型的故事内容而引人注目,也就是说,它主要以中国儒家的孝道与佛教修道的时立为限制之内被解释.郑振铎等前人指摘,明清时代以宝卷形式流行的<本行经>是在"女性修行故事"上相当有意义的文本,但是至今仍被轻易忽视如此的意义.因此本文接受父权制的概念与女性主义研究成果,充分揭示以女性修行故事为<本行经>的本然的面貌,即其主要表现为在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取得宗教合法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7.
佛经中的“目连故事”情节丰富、想象奇诡,其类型主要有四种:飞行,斗法,上天入地,地狱救母.通过对敦煌《降魔变文》和《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故事和救母故事以及六朝志怪小说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佛经故事在传入中土后经过有意筛选,附会一定的宗教信仰模式,至唐代变文完成了本土化转变.经变故事的情节并不局限于原有佛经故事,而是融合不同故事情节,形成搬演时生动曲折的效果,更具故事性和宗教感染力.  相似文献   
28.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也是念卷的底本.河西宝卷继承了敦煌变文内容以及散韵相间、有说有唱的说唱传统,又袭取了佛教忏法、科仪的宣讲仪式和唱词结构,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发展.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表演场域从佛教寺院转移到民众家庭,讲唱主体从佛教僧侣更替为普通俗众,宣讲仪式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唱词结构从简单的一段式演变为复杂的四段式又简化为三段式、两段式、一段式.从敦煌变文发展到河西宝卷,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变异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9.
敦煌写卷中的歌辞《五更转》与河西宝卷中的《哭五更》,流传在同一地域,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因此厘清二者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源流关系,并对其形式和表现主题的异同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0.
目连戏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宗教剧,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戏祖”和“活化石”。青海目连戏作为一个剧种已经消亡,仅存的剧本《目连宝卷》手抄本成为这个剧种的一份遗产。一般认为,《目连宝卷》是在目连说唱本《目连救母幽冥宝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青海民和,同时发现了目连戏剧和目连说唱两个手抄本,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本文介绍了这两个手抄本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