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1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428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31.
齐芳 《社会工作》2009,(5):25-25
刘某,女,26岁,中专毕业。9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由于母亲改嫁并忙于工作,无暇管教,致使刘某长期和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并从1998年开始吸毒,两年时间吸光了自己所有能够变卖的家当,之后靠做三陪挣取毒资。2001年被强制戒毒,2004年被处劳教两年。劳教释放后,刘某想回到母亲的身边,重新做人,母亲又将刘某推到父亲一边,父母双方进行过激烈的争吵,均认为女儿吸毒是对方忽视的结果,双方互不相让,刘某无所适从。向居住地所在社区矫正工作者求助。  相似文献   
932.
回首又见他     
又逢月底,我聚精会神地忙着在电脑前舞动十指,完成矫正系统上的规定动作。那一刻,我只感觉有人坐到了左侧的沙发椅上,发出了椅子特有的声响。我当时没在意,直到左耳灌进了一声应老师。我扭头一看,诧异万  相似文献   
933.
934.
民事诉讼法本乃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法院审判行为之程序依据,但由于观念上的误差与立法上的罅漏,在实践中明显表现出对法院审判行为的约束软化,滋生出诸多弊端且直接殃及当事人之程序利益。本文着重从期间制度对审判行为的约束乏力、简易程序的结构阀失以及法院“适度”违反法定程序并且“完全免责”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935.
2003年10月我成为一名社区矫正社工。作为一线社工最大的幸福是来自对象对我们的认可和帮助到他的满足感。开始做社工时对这份职业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和远景,当时的薪金和待遇(专科月薪1500本科2000)还好,同时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各方面还是比较满足。但3到4年以后,就会产生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936.
在对社区矫正概念主要学说进行分析与反思的基础上,对我国社区矫正的性质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我国应将其定位于兼有刑罚执行属性和社会工作属性的刑罚执行制度,并对社区矫正概念进行了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重构与界定。  相似文献   
937.
以未成年人罪犯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增权”这一概念,探讨未成年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介入。在探讨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介入未成年人罪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之后,认为社会工作者应该积极介入社区矫正,以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方法从个体、人际关系、社会参与层面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予以帮助,使其建立积极自我认知,学会必要的能力和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实现增权。  相似文献   
938.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总体的正义和具体的正义,具体的正义包含三种:分配的正义、矫正的正义和回报的正义,而分配正义思想在他关于城邦政制的问题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其分配正义理论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但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39.
孙蓉 《社会工作》2008,(23):42-42
董某,有多次前科,因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被判缓刑纳入社区矫正。作为帮教社工,我多次找董某进行沟通,加强对他的法制教育、在刑意识教育,但董某对社区矫正、社工都存有抵触情绪,不愿与社工进行沟通,消极对待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940.
修复性司法的理念及制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贵森 《理论界》2007,14(8):94-97
修复性司法已经成为当前刑事领域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的方向之一,对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及司法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其兴起具有犯罪原因论演变、刑罚观转变、刑法谦抑原则需求、调解制度兴起、社区矫正理论勃发、重整羞耻理论和被害人权利运动等理念转变及制度变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