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102篇 |
人才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23篇 |
理论方法论 | 28篇 |
综合类 | 240篇 |
社会学 | 32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21.
山西新绛稷益庙壁画以其独特的题材形式在众多的山西寺观壁画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画中表现的古代农事与农具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活动的重要图证史料.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科技含量促使它成为古代农业科技史之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522.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38幅壁画是仅揭取了颜料层的一批特殊壁画,自2010年起一直保存在博物馆里的库房,近年来由于库房环境原因,壁画颜料层疏松,病害劣化态势严重,亟须进行保护修复。呼和浩特博物馆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于2019年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成功地对这批壁画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今后类似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实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523.
冉国洪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186-187
风景素描是艺术发展中最古老的一种多元素性艺术广义范畴,一般来讲只要是以单色形式用来描绘风景一类的绘画均被称为风景素描。它在表现形式上大体分为:1.以单色线为主的风景素描;2.以明暗为主的风景素描;3.用线与明暗相结合的风景素描;4.点线面略施色的风景素描。 相似文献
524.
高金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118-121
克孜尔壁画作为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东西方艺术的某些特征。历史时空的转移,对原有的本生壁画起了多少不同的开展作用。本文就克孜尔石窟“本生”壁画产生发展的时空背景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52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9-71
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内现存有元明时期四壁水陆壁画,画面包括儒、释、道三教众多神祗,北壁十大明王"一字"排列、相貌威严、色彩艳丽,东、西、南三壁人物分上、中、下三层排列,以十几人为一组整齐有序,画中人物造型生动自然、线条遒劲有力、背景纹饰与主体人物对比协调。从画面图像中可见元明时期水陆寺观壁画的风格特点,是晋北地区水陆寺观壁画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526.
易存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敦煌石窟艺术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其设计之合理性功不可没.借鉴与汲取其设计精华,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中心,从宗教、美学、设计等角度出发,对壁画与建筑的关系作一深层分析,将会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一种启示,从而引发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527.
马新广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7-100
唐代佛教盛极,佛寺壁画创作也趋于繁荣。其时文学士人以游居于佛寺为习尚,他们或亲手图画寺壁,或游赏佛寺壁绘,或以壁画为题材来吟诗唱和。于是,壁画与诗歌两个艺术之间通过文人这一纽带而发生了关联,即佛寺壁画留给了士人深刻的记忆表象,进而化作了诗歌意象,濡染了唐代诸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诸多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528.
眭美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99-101
为探寻敦煌男性壁画乐舞的渊源及流变,从历史学、宗教学、舞蹈身体语言学等角度尝试探讨敦煌壁画男性乐舞静态的舞蹈资源构成及其动态的舞台呈现,以期为中国古典舞教学、创作、表演和批评提供具体的参照和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29.
倪润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3)
北朝晚期,山东圆形石质墓的出现可能源于清河崔氏乌水房对北魏云冈椭圆形石窟的取法。以墓葬形制模仿石窟形制,体现的是当时比较常见的将佛教因素引入墓葬的做法,是当时地位较高者的权利。崔光推动这种做法,是为了整体提升家族地位,彻底告别平齐民的俘虏身份,以重新树立起门阀士族的新形象。云冈一期的椭圆形窟是拓跋鲜卑石室(祖庙)崇拜和穹庐居住遗风相结合的产物,当云冈二期反映汉化趋势的方形双窟流行时,椭圆形窟又成为与之相对立的鲜卑旧俗的象征。在胡汉斗争的复杂形势下,善于随时俯仰的崔光选择了比较稳妥的椭圆形制。 相似文献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