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93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文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以郎德上寨和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其旅游管理制度的特征和经济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内生变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的经济绩效,不同管理制度对旅游产业的状大和贫困人口的影响差异很大:西江"公司制"更有利于迅速做大旅游产业,而郞德"工分制"的扶贫绩效更优。鉴于贫困地区政府之手的影响巨大,文章进而提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应发挥政府、市场和社区三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武陵山区推行了民族文化生态村、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间艺术之乡、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等多种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模式。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存在着保护与发展难以兼顾,理念存在缺陷,策略与方式过于简单等问题。应深刻认识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反思其理念和策略,思考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促进民族地区乡土文明的存续、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村落微型社区的研究来透视中国农村乡土社会生活的本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费孝通先生根据长期的村落调查研究,在<重读〈江村经济·序言〉>一文中对这种微型社区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反思.由此出发,建立一种包容时间、空间、文化分层互动的三维研究模式,将微型社区研究与宏观历史相结合,在"国家-社会"关系视野中探究民族村寨文化的变迁与建构,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14.
这是一篇旧文的重写,关于《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的解读,从清乾嘉至今,一直争讼不断。虽然目前回族史界主流意见已采用王日蔚先生“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结论,但此说除了“音转”这一语言学上的可能外,并无足够的逻辑的历史证据来支撑其说,特别是这一结论无法解释在宋夏战争的高峰时期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将领会提出“打回回(回鹘)”这样荒谬的口号。余一直坚持反对“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观点,旧文《&lt;梦溪笔谈&gt;中“回回”一词再释》完成于30年前,今检思旧文,除否定“回回即回鹘之音转”观点有足够的证据外,原来提出“回回是五代宋以后杂居于西夏境内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观点亦不太准确,且历史之证据链亦有断层。故重拾旧文,增补资料,修罅补漏,并将“回回”一词的传播延及辽夏金三朝,重新提出新的观点,即沈括所言之“回回”即是指唐以后来华的聚居在西夏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商人,经宋辽金时代的发展,这一批回回分布区域越来越广,以致散布到西北各地。  相似文献   
115.
山东禹城韩家寨,据传是一支元末明初从青海循化地区镇戍此地撒拉尔人军士的后代,因此取名"韩家寨"。在华化的过程中,这支撒拉尔人通用了汉语,但保留了韩姓这个撒拉尔人的根子姓和伊斯兰教信仰,融入到了回族之中。韩家寨成为华北、东北一带回族韩氏的祖源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支撒拉尔人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变迁,积极吸收汉文化,读书科举入仕,出现了在撒拉族甚至回族历史上都很罕见的"文武科第,代不乏人"的文化鼎盛局面。经济方式也由最早镇戍的军屯到"半耕读、半商贾",韩家寨的撒拉尔人也经历了由客居番族到本土化的过程,国家认同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16.
"西江模式"是指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独创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发"旅游模式。因其过度商业化,这种模式陷入了一种现代性迷津:加剧了苗族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和文化传承危机,加重了经济开发与保护原生态旅游本根的冲突。西江苗寨走出现代性迷津的可能出路首先是必须摆脱"现代-文明/原始-野蛮"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发现传统,发现苗族,重建文化再认同;其次是培育生态思维模式,建构以政府主导、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文化开发、传承、保护、传播、创新三边互动五位一体生态新开发模式;并建立"前台、帷幕、后台"立体、协同的空间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7.
传统产业的没落促使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将旅游作为地方发展的工具。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社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甲居藏寨景区为研究范围,以景区范围内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研究主题,选取社区主要利益相关者代表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汇总分析,从居民认知的角度探讨旅游发展时社区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8.
一般认为,人类社会初始的直接民主制度源于古希腊城邦国家,以后被古罗马城邦国家所沿用,并发展为民主共和制度。殊不知,在中国古老的羌族村落中,也延续着一种同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和元老制约同的“议话坝”与“寨老”制度。“议话坝”与“寨老”制度经过长时期的积淀,已成为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的今日羌族农村,我们应该吸取“议话坝”与“寨老”制度有现实意义的地方,或许可以实现从原始民主到现代民主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9.
主要通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氩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天然气来源、运聚相态,并结合烃源岩的埋藏演化史和断层活动期,综合判断了天然气充注成藏的时间,分析了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户部寨气田沙三下亚段—沙四段天然气主要为沙一期石炭—二叠系生成的煤成气,运移以游离相为主,混有很少量东营中期濮卫洼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生成的油型气。  相似文献   
120.
学界对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关注较少。文章选取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景区为案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发现民族地区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存在资金不足、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内容单一、从业人员缺乏、景区城镇化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创新的方式筹集资金、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凸显民族文化与生态元素的体验式开发、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延伸避暑旅游业的地域民族特色产业链等促进民族地区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发展的优化路径。了解民族地区山地避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应对举措,对西部地区山地型少数民族村落发展避暑旅游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