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75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73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643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7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统计指标的分类是理解并运用统计指标的基础。在讲授指标分类过程中,学生容易在多种分类面前产生疑惑,对指标不能正确归类,原因是对指标分类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本文按照指标值确定的不同阶段,描绘出指标分类之间的关系图。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更易对指标进行正确归类,并加深对指标的认识,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2.
赎刑制度,是指犯人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创设于夏朝,东汉时成为定制,至唐朝趋于完备,并为以后各王朝所承用,直至清末修律时赎刑制度才被取消。赎刑制度对我国古代刑罚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3.
犯罪单位的刑种设置及其适用事关单位犯罪的预防和惩处犯罪单位的正义实现。本文在分析现行的罚金刑对犯罪单位的优劣之后,提出了犯罪单位的罚金刑的完善之策,并进一步论述了犯罪单位的名誉刑等新刑种。  相似文献   
134.
醉驾入刑以来,在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方面显现,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立法存在缺陷。醉驾情形多种多样,应该通过分析对其细化,,对症下药从而完善醉驾入刑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方法的数学模型,对拟评定的检测结果受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逐一对影响检测结果因素进行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从而计算出该分析方法的合成不确定度及结果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36.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如果过高,一方当事人有权提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调整。据以调整的标准应以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为参照。  相似文献   
137.
广告作为一种付费的传播形式,与生俱来地脱离不了金钱。然而,每一次广告运动、每一年度广告计划究竟应该花费多少钱?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事实上,它受到各个相关性因素,特别是变量因素的影响,要想准确地把握是十分困难的。广告预算是一种科学性、战略性的投资。因而,科学地探讨广告预算策略问题对广告运作来说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在处理机制上主要依据先刑后民原则,该原则是否应被看作一种法律原则来适用,其是否有法律依据,如何界定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以及对其存在的意义如何评价,是主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9.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三篇。旧庄学对《养生主》很不重视,以为无甚深意,浅显易懂,因而掉以轻心,谬解无所不在。庄子阐明“养生”之“主”是“道”.却被否定“道”的郭象谬解为“不伤生”才是“养生”之“主”。庄子主张“为知”的同时必须知“殆”而“已”。却被旧庄学厚诬为“反智主义”。旧庄学又望文生义,厚诬庄子教人“为恶”。作者在《逍遥游奥义》《齐物论奥义》的基础上,无懈可击地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庄学“养生”奥义。  相似文献   
140.
毛晓燕 《中州学刊》2006,(4):170-172
中国传统恤刑思想内容丰富,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恤刑思想在狱治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化、颂系、优待女犯、法外行仁等。恤刑思想在狱治实践中,一方面体现了儒家“明德慎罚”的思想,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制伦理化的特点。封建社会的恤刑实践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