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怀疑论不是错误的思想 ,不是无意义的胡说 ,怀疑论是反思得以可能的前提。《怀疑论的魅力》启示了重新审视这一古老思维传统的新视野。本文对怀疑论的特点和积极意义给予了扼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22.
文章认为法律的确定性问题源于法律与其产生并由其调整的社会内在的张力,根源于这样一个从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法律概念、构建法律体系与用抽象的法律调整复杂的社会事实这一对立统一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法律思维是一个辩证思维的过程.单方面地肯定或否定法律的确定性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法律应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3.
当前人们在社会规律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对规律的确定性僭妄 ;对纯粹“客观”规律的诉求 ;唯理主义倾向 ;过分强调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的差别。人们对规律的把握只能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任何超历史的规律从根本上讲都是不存在的。客观性即主体间性 ,人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特征 ,只能确认自身的状态。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之间有内在统一性。考察历史发展规律必须联系具体的历史发展时期 ,否则极易陷入抽象的思辨和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4.
论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及其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认为,法律运行过程是确定的,每一个案件都存在着“唯一正确的答案”。事实上,在判决的形成过程中,作为前提的法律规则与案件事实均具有不确定性,而法官在判决过程中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判决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每个案件事先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当然,法律的确定性仍然是其生命所在,不确定性是相对的,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相似文献   
25.
本文首先指出从经典科学到现代科学的发展是科学史上传大的变革,其本质是科学思想的转变,然后详细地论述了现代科学转变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6.
政府间事权划分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而言,在政府之间划分事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政府间事权关系的划分存在许多难点。从福利经济学思想出发提出的新的划分政府间事权的思路经证明有其有效性:将交叉事权交给地方政府承办,可以使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目标函数一致。据此,可将政府事权划分的委托-代理模型细分为确定性事权和交叉性事权的委托-代理模型。  相似文献   
27.
一、引言 为适应复杂系统处理与控制的需要,美国加州贝克莱大学查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理论.继人类对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研究之后,模糊性这个昔日的科学禁区被打开了.模糊性是在众多现象中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8.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法律的合法性问题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而且也暴露出主导的法实证主义理论的根本缺陷.面对现实压力与理论困境,德沃金从求解法律的合法性难题开始,借助于康德先验的道德哲学,重中法律与道德的内在关系.以哲学诠释学为表达工具,建立起以权利为基本结构单元的阐释路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律阐释理论.该理论同时解答了法律的合法性与确定性的双重难题,并且重又回到了探寻人之生存意义的法理学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29.
经验论者认为,知识和确定性起源于感性的直接接受,感性可以直接、完整地把握知识和确定性。然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从经验论者的观点出发,进而以意识的辩证法批判之,感性不能越过语言和概念直接把握关于具体特殊之感官对象的知识或确定性,我们只能在具有普遍性的语言概念中把握到关于对象的确定性,对象或自我也只能在概念中被显示。感性确定性由此自我否定而蜕变为知觉等,精神逐渐丰富自身,生命也在世界中展开。  相似文献   
30.
《管理世界》2021,37(1):150-169
本文以5个典型餐饮和酒店品牌的顾客在大众点评平台的评论作为主要数据来源,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行业中实际存在却并未引起理论关注的问题——主动服务悖论。研究发现:(1)弱主动服务行为是有效避免服务冗余、解决悖论的服务类型,这一新概念的核心特征是自发性、准确性和共情性,指员工是在服务过程中侧面地准确了解到顾客潜在需求后,站在顾客立场,为顾客提供适宜的、细腻的主动服务;(2)弱主动服务行为能为顾客创造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即无预期惊喜,这一影响的中介机制是顾客自尊的提升;(3)弱主动服务行为的效应最终促使品牌与顾客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意境的"关系"(guanxi),即顾客品牌缘分,包括品牌投缘、品牌类亲缘、品牌惜缘3个维度。本文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观点,为解决主动服务悖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