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43篇 |
理论方法论 | 21篇 |
综合类 | 278篇 |
社会学 | 11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宋熙、丰至元祐期间,欧阳修、司马光、刘攽三家《诗话》先后出现:首先,它们并非只是随意性的"闲话",也可视为北宋诗学思想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有意识的系统总结;其次,三者隐含了北宋开国到熙丰年间重要的诗学思想,显示了相似的诗学追求;最后,因为主体身份的不同,三家《诗话》彰显了深刻的时代与个性差异;其中蕴涵的诗学旨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毗陵诗派是指清代初期至中叶,由“毗陵四家”、“毗陵六逸”、“毗陵七子”等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较强的诗歌流派。该诗派主张在“入理”中求创新,在品格中见性情,在性情中见学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其他诗派的流弊。 相似文献
13.
民初诗话具有浓厚的遗民情结。魏元旷的《蕉庵诗话》及其续编在民族意识领域总体以满汉民族关系探讨为中心,围绕社会鼎革导致的遗民思想与遗民意识内容,具体落脚在以下方面:称颂遗民节义;斥责临危易主、变节之人;记录变名、易服、复辟之故事,蕴归隐之志;以史笔载录诗词,以春秋笔法展现"孤露遗臣"之情怀。这种"关乎时政"的特征固然与诗歌理论的贫乏有关,但更多地反映了社会鼎革下作者的民族情感变化及在社会转型中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李敬尧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清·袁枚《随园诗话》中说:少陵云:多师是我师。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也。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言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随园担粪者,十月中,在梅树上喜报云 相似文献
15.
邓国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9):98-103
《岁寒堂诗话》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儒家的“诗言志”说 ,将“咏物”与“言志”有机地统一起来 ;其“思无邪”说不仅涉及诗歌内容而且强调诗歌语言的朴实无华 ,部分地摆脱了功利思想而上升到审美层面。此外 ,该诗话对苏轼、黄庭坚之用事、用韵、“以议论作诗”、“专以补缀奇字”以及江西诗派之“预设法式”等深为不满。同时 ,该诗话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全盘否定苏、黄以及对苏、黄不加区分等 相似文献
16.
张丽丽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2):119-120
王若虚是金代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论名著《滹南诗话》及《文辨》和一些论诗诗中。主要是作诗求真而反对奇诡诗风,倡导平实诗风。追求自得而不摹拟古人。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本文将就这几点论述王若虚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杨慎的《升庵诗话》是明代以前最长的诗话,其内容博大精深。它看似没有理论体系,实际却蕴含着很强的理论性。本文对《诗话》及其为诸多选本所写的序言进行梳理,探讨杨慎的诗歌体式论。 相似文献
18.
胡建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61-64
中国古代诗话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线索中:一、在单部诗话之体上,有"论诗及事"和"论诗及辞"之体的承传;二、在诗话汇编之体上,有分门类编之体和据人而编之体的承传.诗话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我国古代诗话发展的走向,决定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19.
20.
是古非今、贵古贱今一直和中国古代文论相伴随,明代尤其如此.杨慎能跳出窠臼,把批评的目光集中到明代诗坛.他既不满心学家性气诗的浅俗流易,又批判李、何诸人复古派的沿袭模拟,并关注滇地区域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他对明代主流诗坛进行全面梳理,显示了自觉的诗学批评意识,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