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约为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而运输耗能约占物流环节总耗能的5/6。实现钢铁行业中运输环节的节能减排,成为实现我国碳排放总量目标的重要环节。研究钢铁行业中运输环节的碳排放总量与不同碳减排途径及其组合在不同情境下的碳减排潜力,提出基于运输环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碳排放总量测量模型、基于不同减排途径的低碳化分析模型及基于不同途径水平的情景仿真模型。与传统的累计模型不同,低碳化分析模型考虑碳减排途径间的相互影响作用,采用累积形式对减排途径组合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以重庆某钢铁集团20万吨船用钢材作为案例进行情景仿真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在现有的运输条件下,可通过改变车辆运输方式直接实现0.7到3.9个百分点的碳减排;甩挂运输与混合动力系统改造,可作为优先发展技术,减排效果可达到30%;通过情景仿真分析得知,提高减排途径水平,减排效果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对环境问题或环境行为的情感(即环境情感)能否促进其消费碳减排行为,这是低碳消费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基础性、前沿性课题。本研究在先前文献基础上,提出了"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假说",并通过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技术对这一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通过深度访谈获得质化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范畴提取,发现环境情感有双因素六维度:环境忧虑感、行为厌恶感、行为愧疚感、环境热爱感、行为赞赏感、行为自豪感,前3个维度属于负面环境情感,后3个维度属于正面环境情感。通过大样本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环境情感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效应。发现了若干创新性结论:环境情感通过影响动机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促成消费碳减排行为,从而有助于走出"知易行难"困境;相对高碳消费行为来说,环境情感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较大;相对负面环境情感来说,正面环境情感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更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模型,发展了情感对行为的作用机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面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开始显现并被学术界关注。微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企业创新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风险较大、创新基础薄弱、创新效率不高等具体问题;中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三次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产业结构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产业结构的滞后性问题和产业结构的失衡性问题;宏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困境,将绿色发展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创新驱动的难点、产业结构的迟滞、绿色发展的短板导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种制约问题的发生。因此,从微观逻辑、中观逻辑、宏观逻辑方面,分别基于企业创新、产业效率、低碳减排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的基本框架,通过营商环境、结构升级、绿色效率提出以动力变革转换增长动力、以效率变革优化经济结构、以质量变革转变发展方式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探究典型区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机理和内在规律,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与中介效应模型评估了中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碳减排成效总体优于全国其他地区,示范区建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碳减排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福建、贵州和云南的碳减排成效较为突出,江西的碳减排成效尚不明显;环境规制、结构优化、生态碳汇等因素在示范区碳减排过程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其中生态碳汇的中介效应较为突出。尽管示范区建设未诱发明显的技术创新中介效应,但是,技术创新在抑制示范区碳排放过程中发挥着直接显著的作用。为此,深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以“双碳”为目标导向的生态系统治理多元规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强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  相似文献   
15.
16.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利用2008—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和考察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首先,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四个方面阐述了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改变福建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达到降低福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采用合成控制法实证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减少福建碳排放量具有一年的时滞和持续抑制影响效应,此外还利用安慰剂检验和排列检验做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增强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可靠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确实是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抑制碳排放量的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更好地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借鉴CDM,建立国内区间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西北人口》2004,(6):37-39
CDM(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的一种灵活机制。它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它的正式实行还在讨论之中,我们这里提出建立国内区间生态补偿机制(ECM)正是受到了这一机制的启发。国内区间ECM的建立不光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道路,同时也为今后国内企业参与联合国CDM项目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溢出效应视角出发研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碳减排投入策略问题,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供应链各利益主体对于碳减排投入的策略选择和演化稳定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企业投入碳减排决策的稳定状态主要与减排投入成本和收益、“搭便车”行为所支付的补偿成本和所获得的额外收益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者还进一步探讨了在政府调控下基于奖惩机制的演化过程,分析奖惩金额与比例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仿真分析验证了演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两条竞争供应链(每条供应链均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是否采用碳减排技术,构建了两条供应链均不采用碳减排技术(NN情景)、供应链1采用碳减排技术(AN情景),供应链2采用碳减排技术(NA情景),及两条供应链均采用碳减排技术(AA情景)的收益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最优解并探讨了竞争供应链投资碳减排技术的均衡策略。研究发现:当碳税较低时,AA情景是竞争供应链的均衡策略;当碳税适中时,生产成本较高的供应链不采用减排技术,而其竞争供应链将采用减排技术以提升竞争力;当碳税较高时,NN情景是竞争供应链的均衡策略。此外,当供应链间竞争强度较弱时,政府可适当提高碳税标准;当供应链间竞争较为激烈时,政府应降低碳税以引导企业采用碳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而探寻具有预防性、低成本、长期效益的碳减排途径是兑现我国气候承诺的前提与保证.首先分析了中国当前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碳减排途径的不完备性,提出结构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