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定量测算各省区的隐含碳排放量及省区间碳排放空间转移量,是科学制定区域减排规划、合理分配碳减排责任的前提。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了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碳排放转移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区的隐含碳排放总量和省区间调入及调出的碳转移量,为界定各省区在区域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责任及减排配额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已经给全球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为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积极推行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与此同时,学者们也采用实证、模型等范式对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且缺乏关于碳限额与交易机制的文献综述。鉴于此,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展开综述分析,这将丰富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的研究内容,并为碳交易市场的运营提供参考。【设计/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宏观角度包括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微观角度主要是指企业运营层面,并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象将其归类、总结和分析。【结论/发现】通过对碳限额与交易机制领域内的107篇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综述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望:一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中碳价格的研究;二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三是对多种碳减排政策的研究;四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中碳减排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使企业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碳减排对企业价值有何影响、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果如何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污染企业作为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者和低碳减排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之一,不仅首当其冲受到环保部门的监管,而且其碳减排经验对于其他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企业视角,基于2010年至2020年全球高污染行业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依据合法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负外部性理论和环境合理性理论等,实证检验碳减排对高污染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巴黎协定》对签署国企业碳减排以及碳减排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并运用多个工具变量和两阶段回归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从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融资约束和消费者美誉度角度,探讨碳减排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基于不同地区的市场特征和企业自身不同的环保意识,分析碳减排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碳减排与高污染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巴黎协定》的出台不仅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碳减排水平,而且显著提高了碳减排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减排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降低企业...  相似文献   
184.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针对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碳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下,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分别分析零售商、制造商领导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碳减排决策,并着重探讨零售商的社会(福利)责任关注行为、低碳技术投资效率和消费者环保意识对企业决策和利润(效用)、总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价格、碳减排水平以及产品销售量可能随着零售商的社会(福利)责任关注度的提高而同时增加;在零售商领导型供应链中,零售商利润的增加并不总是依赖于低碳技术投资效率(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制造商领导型供应链中,零售商的社会责任关注度的提高可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获益,且制造商可能存在先动劣势。  相似文献   
185.
在多寡头竞争下,本文利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电力市场中考虑水平合作的碳减排竞争问题。发展了Bass等提出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构建了多寡头竞争微分对策碳减排模型,并运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求解了该模型的最优上网电价、初始竞争性碳减排和水平合作碳减排投入以及均衡价值函数。在非对称发电商情形下,考虑了水平合作碳减排对市场份额的影响,给出了稳定时发电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解析式,扩展了Prasad和Sethi关于市场份额的结论;在对称发电商情形下,分析了合作碳减排成本占总碳减排成本比例与市场份额的相关性,并讨论了市场最优发电商数量满足的参数约束。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发电商的初始市场份额相等,投入碳减排成本最大的发电商在稳定时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投入减排成本最小的发电商稳定的市场份额则最小;即使对称发电商的初始市场份额存在差异,某个对称发电商完全垄断整个市场的极端情形也不会出现,而是由各自趋于承担相同电力供给任务;双、三寡头电力市场总能保证对称发电商都能获得正利润,一旦发电商数量增至大于三个将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186.
针对行业间碳排放转移量预测问题,以中国1997-2017年间9年度28个行业间碳排转移量数据为样本,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样本随机振荡序列的灰色量子粒子群优化通用向量机混合预测模型ROGM-QPSO-GVM。该模型首先使用ROGM(1,1)模型得到各行业对其他行业碳排放转移量的预测序列和残差序列,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优化GVM模型网络参数,构建了QPSO-GVM模型对残差序列进行修正,再将两部分的预测值相加得到行业间碳排放转移量预测值,最后根据所有预测值构建出行业间碳排放转移网络。结果表明ROGM-QPSO-GVM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并利用该模型对2020年、2025年、2030年中国行业间碳排放转移网络进行了预测及变化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87.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挑战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进步则是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基于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域的碳排放数据,构建了基于信贷规模的金融发展指标和基于授权专利数的技术进步指标,并利用面板VAR模型研究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协同效应关系。研究发现,以银行信贷规模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发展并不能有效地减少碳排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单纯的技术进步对于碳排放减少并不显著,但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对于碳减排,技术在总体意义的发展不一定有效,而有偏向性的绿色技术进步可能更为重要。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自我激励特征,当期的增加会引致未来几期的增加。为此,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在促进碳减排方面需要实现更有效的政策协同。  相似文献   
188.
囿于碳排放现实压力与国际“碳政治”压力,中国过去实施的一系列气候政策面临新的挑战。绿色金融能在传统气候政策基础上,利用融合政策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在理论层面上,绿色金融在减碳实践中比主流命令控制型与市场型气候政策更具优势,基于2009至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结合合成控制法思想与惩罚回归方法,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检验其减碳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有效助推广州市实现了碳减排,且减碳效应稳定扩大,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在时间安慰剂、替换Lasso方法、替换信息准则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绿色金融具有碳减排效应的结论仍然成立。从作用渠道来看,绿色金融不仅能够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来降低碳排放,亦能够促进实质性与策略性技术创新以实现碳减排,体现出了绿色金融政策的融合特性。据此,应探索气候政策融合路径,重视绿色金融作为一项气候政策的独特作用;应总结绿色金融试点经验,通过绿色金融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低碳转型;应深化绿色金融实施力度,利用其减碳机制平衡多层次减碳目标。  相似文献   
189.
陈瑶  许敏 《学习与探索》2023,(4):119-127
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碳减排责任的差异,城市间的碳排放评估可以定量解释城市群环境公平的差距。基于泰尔指数和LMDI指数分解法,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考察了2011—2020年碳排放视角下我国城市群环境公平的差异,并对造成环境公平差距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不公平差距正逐步缩小,环境不公平状况逐步改善;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各省份碳排放不公平的差距也逐步缩小,但省份间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不公平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工业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长三角城市群总体碳排放不公平差距,但城市间的人均收入差异仍然是碳排放不公平差距缩小的重要阻碍因素。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不公平差距虽然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但是在制定碳减排政策时仍应考虑城市层面的碳排放不平等状况,制定差异化的城市群碳减排政策和明确城市间碳责任分配方式,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城市群内部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0.
“3060”双碳目标对我国低碳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随着碳配额总量上限的逐步下调,客观上增加了排放主体减排合规的不确定性。为此,借鉴惠普与华为激励供应商减排合规的理念,基于能够识别碳减排不合规的工具——碳审计,本文设计了基于容忍的碳审计机制与基于打压的碳审计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利己策略与共赢策略对这两种碳审计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策略下最优的碳审计机制依赖于买方的商誉损失系数与采购价格。具体而言,利己策略下,当损失系数较低时或当损失系数适中且采购价格较低时,基于容忍的碳审计机制占优;当损失系数适中且采购价格较高时或当损失系数较高时,基于打压的碳审计机制占优。共赢策略下,当损失系数较低或者适中时,若采购价格满足一定的条件,基于容忍的碳审计机制占优。此外,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共赢策略,利己策略下占优的碳审计机制更能促使供应商碳减排合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