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79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81.
保护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系统就是释放环境生产力,保护作为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西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不仅能为西藏本地的繁荣和建设祖国生态屏障走出创新之路,建设西藏区域碳汇功能区,也会为全球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新贡献.解放思想,实践创新,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土地流传、国际碳交易等措施,激励民众劳动积极性,由此而加快构筑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域碳汇功能区.  相似文献   
182.
赵恩成 《城市》2012,(7):27-30
一、小城镇建设成为滨海新区城市化战略的重点 城市和农村位于不同的空间区域,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们在物质构成、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职能作用等方面相互区别,在资源互补、生态共生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83.
王印传  曲占波 《城市》2011,(11):10-13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可见,主体功能区有4种基本类型,即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相似文献   
184.
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实施,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区域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但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如人的富裕与地区富裕之间的矛盾,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局部管理与全局管理之间的矛盾,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有待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85.
主流财政职能主要依据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失灵而提出的,主流财政职能内涵的局限缘于主流经济学对市场失灵认识的局限。本文针对主流经济学对市场失灵认识的局限和主流财政职能内涵的局限,对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的财政职能内涵作了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6.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33):19-19
陕西省近日将国家考核陕西水功能区COD和氨氮指标按行政区及主要河流进行分解,为全省纳污红线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确定纳污红线后,要求到2015年全省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COD、氨氮)达标率69%,2020年达标率82%,2030年达标率95%。  相似文献   
187.
《领导决策信息》2013,(10):12-13
作为四川省未来多点多极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一极,天府新区建设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2月21日,天府新区"一城六区"最后一个控制性详规——《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天府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在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专题会议上获原则性通过。根据详  相似文献   
188.
城市开发区域越来越多地向“综合发展导向”功能拓展.区域功能转换需要解决地方竞争、产业升级、区域配套和区域发展重心转移等多重难题.区域功能提升的基本路径是实现功能区从物质循环到兼顾社会和自然多重循环的转变.围绕这种转变,应实现“区”到“城”的发展,调整功能区规划,创新特殊区域管理体制,提升区域文化、社会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9.
190.
汶川大地震灾后生态环境破坏与受损状况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灾后恢复重建等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地震后生态环境破坏与受损状况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虽然地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科学准确的数据,但根据重灾区过去已有的生态环境资料以及灾后的考察结果,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和评估是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