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2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1.
12.
公关人员在对外交往时,往往需要与别人握手为礼。在国内外,目前握手都是最常见的会面礼节。在学习有关握手的礼节时,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3.
咖啡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咖啡的发展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公元10世纪前后,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牧羊人发现羊群在食用了一种野生灌木的果实后,便会异常喧闹。这种果实便是“咖啡”。人们开始尝试咀嚼咖啡豆,并用动物油脂与其混合做成点心,充实他们的游牧生涯。随着游牧人流浪的脚步,咖啡传到阿拉伯。16世纪末,阿拉  相似文献   
14.
朱筱新 《社区》2012,(29):10-11
热情好客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和风尚。孔子就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在迎来送往中,国人又处处体现了“礼仪之邦”的风采。古人十分重视人际问的相互交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非礼也。”既有来往,又有回访,才能表现礼节。因此,迎来送往就成为好客的一种礼节。从迎接宾朋好友开始,直至送别宾朋好友,始终处在一种热情、体谅、和谐的气氛中。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俄罗斯人与人初次见面时握手为礼,同时报出自己的姓名。朋友之间见面问候时,通常拥抱和亲吻面颊。保加利亚:见面时通常握手为礼。捷克:对有专业头衔的人,例如医生或教授,称呼时要在他的姓氏前加上头衔。比利时:见面时亲吻面颊三次,两颊交替着吻。见到男人与男人拥抱不要大惊小怪。丹麦:男女都一样握手。  相似文献   
16.
张曦 《秘书之友》2013,(8):41-42
握手是接待工作中见面和告别的礼节,通常在与客人第一次见面时要握手,熟人重逢时要握手,客人告辞与主人送别时要握手,还有在一些特殊的仪式结束后,比如会谈公报、洽谈合同、开业剪彩等,也习惯握手。握手看似平常,在实际应用时却有很多应遵循  相似文献   
17.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课程改革的需求特点。旅游学科的礼仪课程在课堂操作中,不能忽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及自主活动,创设出某种特定的模拟情境,构建了主体参与现场操作、模拟实践情境演练、知识概念现场感知、操作思维反馈总结四个层面的逻辑结构,有效地促进了礼仪课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第三部分中第四、五、六盏戏曲插演为折子戏演出,该簿所承栽的折子戏剧目有110多种。祭仪中插演的折子戏以历史戏与婚恋戏为主,插演历史戏主要随顺祭仪之庄严与恭敬,插演婚恋则是出于娱人的目的。《礼节传簿》呈现了明万历前折子戏演出之原生态,是折子戏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19.
汤园林 《老人世界》2013,(12):37-37
上海鲁迅纪念馆保存着一枚刻有“生病”二字的图章,是鲁迅先生的遗物,这枚“生病”图章,研究者一直不知道它的用途,直到鲁迅之子海婴在书中谈到了这枚图章,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鲁迅在繁忙的读书写作之余,一直坚持为青年朋友看稿,或是解答他们来信中提到的各种问题,但后来,鲁迅的病越来越重,以至于无法及时为青年朋友们看稿和回复他们的信件了。  相似文献   
20.
言语意图及使其得以实现的言语行为是语用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意图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借助语句由完成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所决定。称赞言语意图是言语交际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使交际者的关系变得友善。每个民族在自己的语言中都对某一交际意图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以此反映民族心理和特殊的习俗。描写称赞语句的双重目的在于,一方面要在教学实践中关注交际中的礼貌因素,另一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恰当地使用称赞手段来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