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732篇
社会学   13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关于公文用语艺术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岂有此理”、“多”是汉语的常用词 ,《金瓶梅》对此使用也很频繁 ,但除常见用法外 ,还有特殊情况。“岂有此理 (礼 )”更多的是在礼貌场合表示谦逊、推让的客套用语。“多”时常作表全部的范围副词 ,和“都”相同。笔者拿同时代稍晚的“二拍”作比较 ,认为这与方音有关 ,而前人对“多”的解释未注意这一点 ;“多”的使用也透露了《金瓶梅》版本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93.
老先生常到一家商店买报纸,那里的工读生总是一脸的傲慢无礼,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 做事追求效率固然重要,可是缺乏礼貌一定会流失顾客。没有了客户,服务速度再快,又有什么用? 朋友对老先生说:“为何不到其他地方去买?”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语、社交应酬语、日常寒暄语、谦逊与客套、委婉语等方面的语用差异,从而进一步表明礼貌用语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缩小垂直间隔(RVSM)已经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实施,我国也将在2007年8月开始实施。而在实施RVSM过程中将会出现陆空通话人为差错所引起的航路冲突及危险接近等等问题。从而影响飞行安全。 本文以飞行高度层缩小垂直间隔通话用语为引入点,利用人为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我国当前飞行过程中通话错误数据分析。明确了由人为差错引发通话错误等同置的性质。并结合RVSM实施的特点提出了在通话过程中坚持使用标准用语.加强英语培训及注一对RVSM通话人为错误的研究等改进的措施,从而为安全飞行添上一块砝码。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中西方交际用语中的差异现象,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宗法观念较强,强调人的社会地位,而西方社会风气推崇“强者”、“英雄”。理解中西方交际用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97.
谈中西礼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既有普遍性,又有文化差异性,在不同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分别由顾曰国和利奇提出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指导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98.
广告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互文性理论强调不同文本互相影射,互相参照,形成一个庞大的符号辐射系统.互文性理论把文本研究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因而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广告用语多为指涉频率高的强互文性文本,互文语境大,联想意义丰富.  相似文献   
99.
帮忙烈日炎炎,胖女孩阿园沿着街走路。她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身后紧跟着一个不相识的小男孩。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阿园回过身来问小男孩。不,谢谢,你已经帮我了。我只是喜欢在太阳照不到的阴影下走路。小男孩很有礼貌地说。  相似文献   
100.
英汉礼貌差异与礼貌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中外学者对英汉礼貌现象的研究成果,比较了英汉礼貌现象和礼貌准则的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围绕英汉文化冲突较大的敬谦辞、亲属称谓语、日常礼貌用语、对称赞语的反应等几种礼貌差异,结合英汉、汉英翻译实例,探讨了实现礼貌对等翻译的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