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周柳燕 《船山学刊》2005,(2):113-115
马克思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①明清时期较为发达的商品货币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带来了商业思潮的勃兴,给这一时期的社会意识、民情风俗以及文学艺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本文拟从文学的视角,通过可供观照的文学作品,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业思潮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2.
百回本《西游记》的创作受到了嘉靖万历间民间秘密宗教的深刻影响,并以特殊方式蕴含着明代民间宗教的社会意识。具体而言,其社会意识又包括"心能治国"的政治批判意识、"劈破旁门"的宗教批判意识、"均平物我"的人性批判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3.
在1977年以后的20多年里,在从"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全性的社会意识影响下,中国会计制度开始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型,在"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中恢复建立了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制度.但由于社会经济本身的变化,社会意识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旨在通过小说《爱玛》所描述的各种人物的婚恋关系为主线,论述了作者简·奥斯汀对当时英国社会深层矛盾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西方现代哲学两个侧面,论述了西方现代主义对青年郭沫若的影响。并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指出郭沫若在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时,主要是从思想特质、楷神实质上来接受其现代社会意识的,而这一特征恰与“五四”的大时代环境相一致,所以造成了郭沫若“五四”时的诗作,不仅鼓舞了千百万热血青年,而且奠定了他作为现代中国第一诗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6.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使当前中国的社会存在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自发思想"正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认为,"自发思想"必然体现非社会主义倾向.要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持久稳定,就必须坚持将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给工人阶级以及其他的社会阶级和阶层.  相似文献   
12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既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并形成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研究空间,甚至一些“元问题”也依然有探讨的必要。如果我们引进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种维度并由此来阐释此种逻辑关联的话,那就会有新发现:众所周知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成立于本体论维度,“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成立于认识论维度,“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共同决定社会实践”成立于实践论维度。只有完整把握马克思的上述思想,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语境下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28.
在马克思那里",现代性"实际指称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所代表的现代性。马克思立足其唯物史观,结合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分析,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现代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不仅表现在理性和主体性精神所代表的社会意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社会存在层面即人的主体性丧失的现实状况,即人的"异化"、"物的依赖性"的现实状况,其深层本质乃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即资本的逻辑。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恰好溢出了现代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9.
“李约瑟难题”是在中西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李约瑟本人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中国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同时,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科举制度、清朝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0.
社会成员的和谐观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就是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条件的。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