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1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219篇
理论方法论   964篇
综合类   410篇
社会学   226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莹 《人文杂志》2012,(3):172-178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于社会建设以及社会福利促进的日益重视,关于社会服务组织的管理以及如何处理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组织的关系问题急需研究。本文选取北京市民办残疾人服务组织这一领域,考察北京市的管理政策创新、民办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研究发现,2007年以来,北京市政府与民办残疾人服务组织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满足残疾人士的多样化需求。但同时北京政府部门与残疾人服务组织互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未来实践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2.
刘继同 《人文杂志》2012,(5):145-154
2010年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与家庭福利元年,标志中国儿童福利运动,尤其是儿童世纪和儿童福利时代的来临,儿童福利概念成为核心概念。儿童福利概念内涵外延、界定取向、社会理解与社会建构成前提性基础理论与重大政策议题。本文首次概括中国儿童福利概念界定个体化、专业学科、模仿西方、职能部门化和行政管理化五种传统取向,率先提出学术理论研究、纵横交织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建构界定等方法,构建了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决定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以现代性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为基础,笔者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与服务体系,强调国家儿童福利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内容。最后,笔者简要讨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对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全球战略、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最高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长远和战略意义,强调国家是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设的责任主体,指出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最基础与最核心的部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最大和最优先的政治问题,当务之急是形成"社会福利共识"。  相似文献   
93.
杨立雄 《晋阳学刊》2012,(4):58-67,78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老年人、军人及其家属、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定群体在内的社会优待制度,但是在开展社会优待工作时存在"四难",即:优待项目界定难,优待福利流动难,优待政策落实难,优待差距缩小难。本文建议,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属地化管理、分类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分担等为原则,构建包括医疗保健服务优待、文化休闲服务优待、日常生活服务优待、交通服务优待、法律服务优待、义务和责任优待等在内的社会优待体系。另外,应建立全国基本优待制度,促进社会优待的均等化;建立财政合理补偿机制,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完善社会优待立法,提高公众和社会组织执行社会优待政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4.
从汇率谜团到汇率决定的社会福利平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及汇率制度之争的根本在于真实汇率的确定,而众多的汇率理论及实证模型得出的结论难以统一,有的甚至背道而驰。汇率及汇率制度理论发展至今,仍然存在诸多谜团。总结汇率理论及理论、实证汇率模型的根本假设在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生产力差异。从汇率形成原理和人类经济发展角度以及东西方文明的最高诉求而言,以其作为汇率及汇率制度理论的基本假设,都不甚合理。社会福利平价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有关汇率及汇率制度的新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揭示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的本质,特别是关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汇率确定及汇率制度选择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95.
王依娜 《河北学刊》2022,(4):217-224
老年社会福利发展史在本质上是国家、社群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史。西方老年社会福利在趋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视角从“国家”“社群”转向“老年人”;理论解释从“国家功能论”“多元论”向“人的需要理论”渐进;老年社会福利理念从“制度建构论”到“社群多元论”,并在应对“新社会风险”过程中基于“老年人需要论”迈向“积极老年论”。本文通过梳理西方老年社会福利研究的演进历程,讨论其研究视角历史变迁的过程及其社会基础,揭示学术研究变迁与政策演进的内在联系与耦合性,并由此为当代中国老年社会福利理论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6.
加强社会福利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加强社会福利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须在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7.
正【政策出台】201 4年4月30日,甘肃省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50号,以下简称《意见》),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和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做出了安排部署。【政策内容】发展目标。《意见》明确:按照前两年打基础、建机制,后五年扩规模、上层次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  相似文献   
98.
金红 《青海统计》2009,(10):13-16
解放六十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全省就建立了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国家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即国家统包统揽的养老保障、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等。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青海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99.
文章以社会福利为衡量保险市场效率的标准,分析实施强制保险是否有助于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文章首先证明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保险市场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然后通过比较实施强制保险前后社会福利的差异,得出结论:实施强制保险有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从而可以提高保险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00.
肖萍 《社会工作》2009,(15):46-48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探索社会福利体制的“社会化”之路。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11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提出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要求,制定了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优惠政策。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由此成为加快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具体措施也被简化为“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最先出现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