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14篇
  免费   1902篇
  国内免费   397篇
管理学   9678篇
劳动科学   1213篇
民族学   1796篇
人才学   1613篇
人口学   1255篇
丛书文集   19961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5867篇
综合类   34709篇
社会学   8659篇
统计学   2160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1169篇
  2022年   1045篇
  2021年   1454篇
  2020年   1357篇
  2019年   1368篇
  2018年   680篇
  2017年   1175篇
  2016年   1598篇
  2015年   2633篇
  2014年   6181篇
  2013年   5345篇
  2012年   6633篇
  2011年   7459篇
  2010年   6535篇
  2009年   6531篇
  2008年   7768篇
  2007年   5489篇
  2006年   4836篇
  2005年   4431篇
  2004年   3064篇
  2003年   2521篇
  2002年   2131篇
  2001年   1888篇
  2000年   1438篇
  1999年   612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鲁迅先生受家庭变故 ,家庭成员以及自身感情经历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人格特质———超越时代的叛逆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和独具慧眼的审美情趣 ,并以伟大的人格特质通过作品的渲染构建社会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62.
福克纳小说中,用拼写变体来表现美国南部方言,以之作为地区标志,又作为社会文化标志,从而 折射出有教养的人与未受过教育的黑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  相似文献   
263.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概念、内容、性质、历史作用及其存在的根源进行分析,从中找一些对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有所帮助的东西.  相似文献   
264.
经济增长极限的仍然存在,说明任何一具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是通向极限的阶梯。代际关系上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过份依赖于技术乐观主义,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是形而上的玄想,代内关系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能衍生于单一的效率价值取向。这说明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伦理的应有视角里是虚幻的。人类必须在人口、科技、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制度结构方面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265.
文章从蔡和森重视社会调查活动这一视角出发,分析了蔡和森社会调查活动的历史背景、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6.
文章从人文语境的典籍文化、民俗文化、礼俗文化和审美文化四个方面阐述翻译中语用意图的实现过程 ,以探讨语境对文学翻译的重要作用 ,并力图找到移植原作隐含意义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267.
学习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以语法能力为基础,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简言之,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8.
语言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不可置疑的命题。其实,这不过是看待语言和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之一,从另一个视角可以提出一个同样难以驳倒的命题: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源于语言的变化。社会学对待语言研究的态度变迁,其中包含了这种对语言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转换和命题替代。  相似文献   
269.
台湾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政治意识”是一个社会的“政治晴雨表”,而台湾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是台湾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为此从八个方面揭示了台湾大学生政治意识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内蕴的社会走向。  相似文献   
270.
从中国信息化实践看信息技术观的社会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信息化的技术实践中,不仅能够呈现出技术观的现代性特征,而且还能够反映出后现代特征。通过对中国信息技术观的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因素等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观的形成乃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围绕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技术观的社会形成问题的讨论,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