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1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99篇 |
人才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443篇 |
理论方法论 | 71篇 |
综合类 | 1013篇 |
社会学 | 79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令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50,106
张伯端在形而上层次以真一统帅真精和先天气,落实到形而下而有精、气、神三宝合修的主张。为了圆融地处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不得不把精、气、神的理论发展为性命理论。张伯端在综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分,发展了前人关于性命关系的思想,提出了先命后性、性命双修、重性轻命等思想,为后世道教的性命理论确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2.
桓晓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2):102-107
"神"是刘勰《文心雕龙》吸收总结中国古代巫术、哲学、宗教、医学、文学艺术等内涵发展而来的核心范畴之一,兼具多重义,在《文心雕龙》中以"神"为核心的范畴群也是构成"神"范畴内涵的重要依托。结合古代生命医学思想解读"神"义,更可洞识刘勰"神"的生命内涵及其理论系统性。"志"亦有多重义。强调"思"是刘勰为文用心之"用"的必然。 相似文献
73.
万里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4-100
"五显神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的民间俗神崇拜。"五显神"原为宋代徽州婺源的一个地方民间俗信神灵,后来在南宋皇室及部分官吏的推崇下,被引入佛教寺院供奉崇祀;宋元以降,又演变为道教的神灵而得到广泛的崇拜。然而,宗教界及学术界关于"五显神信仰"的研究还非常之少,因此,关于历史上五显神产生的时间、神源、信仰分布状况、与民间俗神"五通神"信仰之关系、与佛教"五通仙人"等信仰之关系以及历史演变情况等,还十分模糊,有些论述似是而非。本文对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关于"五显神"的信仰崇祀状况进行考述,以求廓清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74.
刘晓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2):21-25
幸福观即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和看法.从甲骨卜辞和相关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商代人的幸福观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政治治理层面的修德勤政、宽民爱民,以实现协和万邦、百姓安宁为幸福追求,即以“德”为福;二是经济层面的崇富恶贫,积极发展经济,以期实现牛羊成群、五谷丰登、交易获利,即以“富”为福;三是在精神信仰层面的事神致福,期望通过殷勤地敬神、崇神活动,获得超自然力的神佑及心灵上的安宁,即以获得神佑为“福”.分析商代幸福观念的内容,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形成的早期原因,对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覃江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报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礼记》等儒家典籍中的报可以总结为报天、报神、报君和报亲等多种形式,并体现出宗教性、交互性、对等性、层次性、对象性和延宕性等重要特征。其运作方式主要有等报、差报和不报三种,各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作为一种隐性社会正义机制,报也有其潜在风险,需要予以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76.
文学翻译重在传递原文的神和形,尽可能作到形神兼备.本文欲从等值论的角度分析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的美学价值..林译文无论是从字、词、句还是到篇章都译得丝丝入扣,完整再现了原文的形美和神韵. 相似文献
77.
江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7(4):18-23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 ,冀东城乡的民间信仰出现了在传统与现代性间不可逆转的变化 ,呈现出神人合一、实用心态、多神崇拜、信仰式微等若干基本特征。冀东城乡在各个方面与华北诸省具有地理、文化等诸方面的密切关联 ,因此冀东城乡民间信仰上所表现出的变化与特征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为近代华北城乡民间信仰变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8.
中国瑶族布努支系主要聚居于广西的都安、大化及巴马三个县份境内 ,依山而存 ,文化独特 ,其创世古歌《密洛陀》是此支系独特文化的载体 :有对女神崇拜、图腾信仰、宇宙万物观、众多的大神、工神、民族的迁徙等等 ,构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长河 ,是一支悠长的、古老的歌 ,从中可窥视布努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79.
袁济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50-56
"神感说"是<周易>中提出的天人相感的一种范畴学说,它是基于中国古代原始思维之上的一种认知学说,涉及人的主体精神的诸多功能,对于艺术思维的激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代文论的"神思说"明显地受到"神感说"与佛教重神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精神意蕴的廓大,以及对文艺创作中想象和灵感诸范畴的启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80.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0)
从产生并发展于台湾民间社会的"祭祀圈"与"信仰圈"概念出发,以20世纪80年代民间信仰恢复以后的高湖村"汪公信仰"田野资料为基础,将信仰空间从"祭祀圈"到"信仰圈"扩张过程与"汪公信仰"发展历程相关联,通过对汪公出会仪式过程的描述以及对祭祀对象"汪公"从"私家神"到"村落神"再到"区域神"信仰空间格局扩大的研究,阐发地方性神灵在乡村社会发展中所建构的积极意义,为助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