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5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65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828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王青 《西域研究》2006,17(1):86-92
文中列举了西域一些代表性医术,如手术疗法、禁咒疗法、香料入药、脂油疗法、眼科医术等在中古叙事作品中的反映,指出早期文献中的西域医术,通常都是根据传闻之辞而加以夸大和渲染,随着两地交往的频繁,以往很多不真实的传闻变成了亲见亲闻确切可信的知识。表现在文献记载中,总的倾向是从想像性的虚构到纪实性的描述,神话转变为真实可靠的历史。  相似文献   
952.
孙卫国 《河北学刊》2004,24(1):77-83
美国史学家迈克尔@罗杰斯在<苻坚载记正史的一个案例>中,运用后现代的分析方法,对<晋书>中的<苻坚载记>进行了系统的解构.指出其叙述的并非前秦的真实历史,而是运用了神话、想像与虚构的手法,折射了唐太宗时期的历史与隋炀帝时期的历史;进而否定淝水之战为真实的历史,把它看成是初唐史家们用事实与想像混合而编成的一个虚构的故事.本文在介绍罗杰斯论文方法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质疑与批评,指出其论史方法虽新颖,但其结论却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953.
从美术、神话与史前社会权力结构关系入手,利用当代考古学资料,考察史前女神与史前女性权力间的关系;神谱与父权间的关系;巫师角色与领袖权力的关系,以及由对神意垄断的巫师特权到对整个社会权力实施垄断的王权的权力结构变迁。从美术、神话与权力结构之间关系来探索中国史前社会,并进而对人类制度化文明产生的过程进行更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954.
彩陶的生产是人类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巨大突破,彩陶图案类型呈现地域和源流关系.而表现在精神层面的远古神话(尤其是女娲神话)隐微曲折地反映出彩陶时代的原始信息.本文就大地湾及周边遗址的彩陶纹饰中土蛙纹及变体占绝大多数的事实,结合当地女娲崇拜遗迹及传说和女娲崇拜在民间的影响,来寻找远古女娲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原型.  相似文献   
955.
本文通过对史料和历史故事的梳理分析,对"夜哭贴"的由来做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实践操作进行了简单描述,认为:"夜哭贴"作为文本来看是一种诀术歌;而作为一种行为叙事,张贴"夜哭贴"实是一种模仿巫术。作为一种民间俗信,研究者应对其予以历史认知和深层挖掘。  相似文献   
956.
立足于四个汉族社区的民族志考察,本文对中国现代口承神话的传承和变迁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现代口承神话的功能和意义复杂多样,那些在仪式场合被讲述的神话,依然扮演着信仰的"社会宪章"的功用,此外,它们还是构成世界观的重要基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流、建构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后代和消闲娱乐的方式,是凝聚群体、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力量,还是获取政治资本和商业利益的策略性资源。神话传统的变迁受到社会文化语境的诸多影响,但其影响是有限度的。神话的讲述者普遍地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人群,其中"积极承载者"和"消极承载者"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导游和教师则日益担负起了新时代职业讲述人的角色。讲述人的神话观也多种多样,神话并不一定被视为"神圣的叙事"。口头传承依然是主要传播方式,但其传播途径正日益多样化:书面阅读、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以及观看电影电视等越来越成为青年人知晓神话传统的主要方式。针对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倡议采用"综合研究法"。  相似文献   
957.
一、四重世界的认知模式《周易》经文大体成书于殷末西周之初,十翼则大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易》本为卜筮之书,与巫术有源远流长的复杂关系。《周易》是古人用来处理天神、地祀、人鬼与人四者之间的变化沟通关系的重要经典之一。汉代的著名象数派易学家京房早就认识到《周易》是处理天神、地祗、人鬼与人之间的经典,《京氏易传》卷下云:“孔子曰: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京氏认识到《周易》包含天、地、人、鬼四重世界,殊为难得。《周易》首乾卦,乾为天,次为坤卦,坤为地,可见,《周易》十分…  相似文献   
958.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主流范式,是以周<易>为代表的阴、阳二元架构,但在周<易>体系成型之前的殷代宗教及殷、周族源神话中,"地-母"不仅因二者在生生繁衍上的同态意义而受到初民社会的崇拜,而且其中还蕴含了一种朴素的一元本体论观念.这一点又与历史文献所传周<易>体系之前的殷代<归藏>之"易"颇多偶合.  相似文献   
959.
神话和哲学是古希腊文明的灵魂,神话以诗性直感表征世界,哲学以理性追问万物,二者协调并进使古希腊文明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张力,构筑起诗与思相互融通的精神家园。但是,由于理性的过渡扩张,现代人类陷入了理性机制化的魔圈,使人的思维趋于程式化,精神面临物化,日益失去诗性的美感。人类幸福的终极关怀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诗性直感和哲学理性的关系,重新构筑诗与思繁荣并茂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60.
神话、传说与地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政 《船山学刊》2006,(2):219-221
世界各地都遗存有由神话、传说命名的地名。而社会的发展,地质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等又会使地名不断地演变、讹传、重名,地名的分布日益复杂化、国际化;同时地名文化与其它的文化形式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