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0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8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红楼梦》里"女娲补天"的故事来自佛教,是《五灯会元》里"女娲补天"故事诗意化的演绎。小说以曹雪芹家族百年兴衰史为素材,敷演了贾府百年兴衰成败的历史,借贾宝玉挣脱佛法枷锁、走出浊法和清法迷人的圈子、获得大自由与大安宁的非凡经历写出了曹雪芹在现实生活中受释迦牟尼生平事迹启发、发愤图强、磨炼心志、摆脱烦恼和痛苦束缚、谱写不朽篇章的传奇人生。神话传说、禅宗典籍、《红楼梦》里的"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内容和思想略有参商,但蕴含的精神却完全相同,即体现了传说史上的女娲、宗教史上的释迦牟尼和文学史上的曹雪芹伟大的仁爱精神和淑世精神。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古代哲学有重视心灵体验、追求内在超越的精神取向,使得"妙悟"突破禅宗悟道法则而逐渐衍化为古典审美体验与艺术批评的重要范畴。妙悟是一种出自心源的体验活动,是一种超逻辑、非对象性又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妙悟体验与境界超越是分不开的。妙悟既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智慧思维,也体现了古代精英文化的审美创造精神。今天重提妙悟智慧,意在将古代文人士大夫精英化的艺术思维与大众所需要的审美趣味及价值标准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种科学融通、能为当代中国美学所接纳和吸收的系统学说。应当在科学与人文两个维度展开对妙悟思想的重新研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未来世界美学建构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3.
诗禅相融,是古诗文化精神中一个极具魅力、奇妙绝伦的一个艺术元素。中国古代诗人,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禅宗的影响。本文从诗与禅的关系、诗禅相融的形态及其发展等方面,探析中国古代诗歌的禅宗智慧。  相似文献   
104.
李明 《船山学刊》2014,(1):104-110
钱穆的一生,亲近过佛学经典、亲历过佛教修行、进行过禅学研究、参加过禅学争论、接受过禅宗大师影响,与佛与禅都有极大的因缘。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钱穆的禅学研究是以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为本位的。他指出,从佛教发展的角度来看,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佛教中国化的"中心台柱";从佛教中国化的历程来看,禅宗堪称佛教史上的"宗教革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禅宗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中国文化与异文化融合之典型。在20世纪关于《坛经》及其作者的争论中,钱穆反驳了胡适的观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考据在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注意了禅宗思想中的"悟"与"修"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5.
明朝末年,佛教显现出复兴之势,其世俗化倾向愈益明显,主要表现为居士佛教大为兴盛,当时众多文人士子皆为之倾迷不已。作为晚明文人居士的杰出代表,袁宏道对佛学十分热衷,总体来看,其佛教情缘经历了从习禅到修净的变化。前期主要受李贽“狂禅”思想的影响,个性张扬,随性而为,诗歌多取法自然,任情而发;后期修习净土,思想趋于“稳实”,随缘任运,诗风也变得平淡质实,意蕴深厚。  相似文献   
106.
《顺其自然》是当代美国女作家琼·狄第恩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好莱坞和拉斯维加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女主人公玛丽亚如何幸免于后现代好莱坞世界的仿真性。以玛丽亚体现的禅宗思想、小说的叙述方式为出发点以及作者的自叙为依据,提出在后弗洛伊德、后拉康的以男性为本我的好莱坞,玛丽亚深谙自然循环之道与好莱坞生存之法,实为好莱坞的"智者",而非后现代社会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07.
这篇论文对8世纪桑耶寺佛教辩论事件研究的学术史进行梳理,指出这一有关吐蕃史上相当重要的事件,如何在文献与历史上逐渐被揭开、积累和推进。特别要讨论的是,为何法国学者戴密微能抓住关键史料,形成问题意识,写出《吐蕃僧诤记》这样的名著?为何日本学者能继续发现新问题和新史料,做出关键的推进?特别是,这一问题又如何反转过来触发了日本学者对中国禅宗“南顿北渐”传统说法的重新认识?通过一系列学术史的讨论,本文想指出,即使在历史研究中,也存在着国际间的竞赛,中国学者不能不像陈寅恪说的那样,力争“预”国际学术之“流”。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