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0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83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只有少数几位诗人与佛禅有着直接的外显的联系,更多的诗人则以含蓄而内敛的方式体禅味道,他们将禅家精神融入自己的人生哲学,化为观察世界的方法,来描绘现实生活,寄托人生理想。他们的创作虽未下禅语禅典,却颇具禅意禅理。戴望舒其人其诗便具有这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3.
描写和分析禅宗修辞非逻辑性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并从佛教思维与世俗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角度阐释其修辞作用的机制.禅宗修辞是一种特殊的积极修辞,它在突破逻辑、违反逻辑--即非逻辑性方面比所有世俗语境中的修辞都更加突出、更加普遍,这是因为非逻辑性思维是禅者获得开悟的基本理路,其作用远远超过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44.
145.
禅是佛教的重要内容.佛教输入中国,在中国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土壤上实现"中国化".重"定"的,主要是"方法"的"印度禅",被改造为重"慧"的,主要是作为修证"目的"的"中国禅".南北朝时期,竺道生等人从理论层面发展出以"心性"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禅思想,达摩等人则主要从实践层面进一步加以发挥.到唐初,形成了宗派佛教禅宗.禅宗进一步发展了以"心性本净""明心见性""自性自度"为纲领的"中国禅"的宗义体系,取得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思想成果,实现了佛教的全面革新,对唐代以后的社会生活、思想、学术、文学艺术诸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席丽莎 《城市》2016,(5):63-66
天津水西庄由查氏盐商营建,其整体氛围处处折射出文人园林清新雅致的气息.水西庄之建造同时蕴含道家“无为”与禅宗“虚空”的思想,并且,作为封建社会文人,水西庄这座避世之所中依旧体现出儒家思想.儒、释、道思想在园林营造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又通过诗词、书画、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得到升华,使水西庄成为北方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从景观营造的角度探析园林所蕴含的儒家、禅宗、道家的思想精髓,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水西庄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47.
禅宗美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播到美国,随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家对审美体验与生命真实的表达、对空灵和虚无的思索、对人类普世性的关注、对艺术和生活理念的探究等方面,这种艺术理念的生成影响了艺术创作方式的变化,艺术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对艺术价值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8.
禅宗提倡的顿悟、明心见性、无念无住的思想和我国的传统民族器乐演奏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结合禅宗的起源和发展,从器乐演奏的练习中的"禅悟"、演奏要领与禅定的融通、禅宗思想与乐曲意境的深层溶合以及舞台表演中对禅宗思想的借鉴等方面就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9.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它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及生活方式。禅宗是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延绵不绝的一派宗教,在中国哲学思想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在众生平等、自性具足的人性观基础上,禅宗在教学实践中极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育的个性化,倡导即事而真的学习方式等,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主体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中还蕴含着许多至今仍极具继承价值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