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0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83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儒家以"仁"为核心,"进"、"止"相生,其所蕴涵的是一份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闲;道家以"道"为本,求"逍遥游"之乐,在观照自然中拾得一份难得的恬静与从容;禅宗看"空"万物,随缘人生,于平淡随意的生活中收获一份任性自由的闲适之美.  相似文献   
32.
才让 《中国藏学》2013,(1):64-71
P.T.996号第二部分名为“大乘无分别修习之道”,记述了吐蕃禅宗代表人物布·益西央的生平和佛学思想,文章对此予以转录和翻译.文章认为后世史书所记巴·益西央及摩崖石刻上所提到的益西央与P.T.996号第二部分所记系同一人,其卒年是850年.益西央被称为禅师,所持佛学思想以禅宗一系为主,益西央的著作《大瑜伽修习之义,从大乘诸甚深经典中摄集的八十八品》主要依据《八十经根据》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33.
唐代禅宗哲学富含鲜活睿智的生命哲理,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超然顿悟等,使生命回归自然本真.唐代禅宗重视人的完整性,凸显了人的终极价值,使人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精神的高度自由和一种人文精神的温暖.唐代禅宗的生命美学特质对于唐代文学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深入挖掘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价值,并以严密的逻辑对此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35.
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一切具体的法则是有为法,而一画是无为法,是最高的法,至法无法,无法即法本身,石涛强调这一无为之法,意在使画家解除一切来自于传统,概念,物欲,笔墨技法等束缚,进入到一片创作的自由境界中,所以,一画的核心是要掘发人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是人的自性的显现,而如何使这一创造灵明自在兴现,惟有通过妙悟的认识途径才能达到,石涛的一面说,不是一个关于画法的理论,而是一种侧重于建立自性本体的理论,这一自性本体可以称为创造 本体,一画可以说是一种体物方式,一种创作原则,一种创作心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涛在画学方面的整体看法,所以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在中国画学史上,虽然也有一画,一笔画等类似的概念,但和石涛的一画说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一画说是石涛独创的画学概念,如果说石涛有画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概念就是一画。  相似文献   
36.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禅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37.
日本俳句在宽文至元禄年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这种发展,总是和这一时期的俳坛大师松尾芭蕉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芭蕉在前人俳论基础上,潜心钻研,大胆创新,为俳句振兴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人尊为“俳圣”。本文分析了芭蕉在振兴作句的过程中禅宗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晚唐五代禅僧行脚问题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游方参学成为禅宗僧人突出的修行方式之一.行脚,作为动态的修行方式,与静态的修行方式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禅学的兴盛.借助行脚僧,在南岳系和青原系之间建立联系,促使了禅宗宗门之间的融合.行脚僧的游走,产生出禅师与学僧、禅师之间、学僧之间等多重关系;出现"代别"、"举古"等新的表述方式;为<祖堂集>等综合性著述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行脚现象推动了参禅者的悟道进程,繁荣了禅林,促进了各种教化手段的产生,融合了各派宗风,彰显出禅宗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9.
文字禅在宋代的发展与宋诗以俗为雅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为用的过程: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接受禅宗的同时也接受了其偈颂语录世俗化的语言外壳,而文字禅在宋代的兴起与衰落和“文学”的誉扬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0.
禅在日本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禅的审美标准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俳句是日本人崇尚自然,以景寓情的物化形式,也是日本人对自然的"悟化"表述,俳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悟,与禅宗的"顿悟",追求个体的觉悟,自然人生一体化的风格有很深的姻缘关系。本文通过考察日本俳坛主要俳人与禅宗的关系以及俳句中的禅味等分析禅宗给俳坛带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