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06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83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梵像卷>的画面整体排布和人物造型体现了大理国异于南诏时期的信仰格局,从中能够找寻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深刻痕迹,尤其是观音造像,更是体现了明显的汉系特征.替代了蒙氏南诏国的大理国必定要改换门庭,重新打造主流的精神典范.大理国佛教文化形态的选择,同时与中原的示范效应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3.
姚彬彬 《云梦学刊》2012,33(6):I0001-I0001
2012年10月20-21日,"第三届旭日佛学多学科学术对话——《坛经》与禅宗思想多学科学术对话"在武汉归元正藏图书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中国佛学与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与武汉归元正藏图书馆共同主办。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三定、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朱志方、武汉大学哲学院党委  相似文献   
94.
梁呐 《理论界》2013,(11):126-128
二十世纪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领袖艾伦·金斯伯格的诗歌创作受到来自中国为主的东方佛教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书写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可以看到禅宗思想和藏传佛教对诗人的启示,同时金斯伯格特定的文化身份又使他对佛教进行了个人化和美国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95.
禅宗的棒喝法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才形成“德山棒、临济喝”的禅门宗风。棒喝以行为代替语言的禅林机锋,具有峻烈的禅学风格。棒喝是针对特殊的成人宗教理论教育,它以语言之外的特殊途径、不答作答的特殊方法,在启发式教育方面给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6.
说禅宗语录中的"格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禅宗语录中,"格外"有"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之义.此义的形成是其自身词义发展中隐喻引申的结果,同时也受到"方外"词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宋明时期,儒释道都在以自身为本位的基础上极力吸取其他二学的思想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作为传统儒家心性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的陆王心性之学,更是吸取了其他学派(尤其是佛教禅宗洪州禅一派)的思想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本文对陆王之学和洪州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
本文论述了禅宗对王维的人生态度、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诗歌创作手法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的境界、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无常”、“无我”的理念。由于诗人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使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神韵天然”、空灵含蓄的艺术至境  相似文献   
99.
赵伟 《东方论坛》2006,(2):90-97
以佛教义理阐释儒学,是晚明人文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袁宗道因为生死问题接触佛教,而后潜心禅宗,以禅学诠释儒学;又和袁宏道一起大力推行净土,提倡念佛法门。袁宗道为纠正禅宗之弊和推动净土在晚明的展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二谛"理论是佛教学说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佛教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的扩大,"二谛"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天台宗、禅宗这两个极具中国特色宗派的佛学思想中也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