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4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74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1496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陶生魁 《兰州学刊》2012,(10):182-184
清代沈涛的《说文古本考》是一部利用异文材料从事《说文》考订专门之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恢复《说文》本来面貌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象",但"象"大多依循程式,述而不作。因建筑之"象"既是视觉的社会建构之物,也是社会的视觉建构中介。"象"致力于成为生产"凝视"的欲望机器,而"象"的生成与传播又建基于由"礼"衍生的"数"、"位"、"文"。因此,它们分别担当了建筑凝视中的形塑机制、结构技术、话语背景角色。  相似文献   
123.
刘剑 《学术界》2012,(6):133-139,286
现阶段,“文本”已成为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概念,而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文本含义在数字语境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本概念的流变,大体上经历了古典文本观、结构主义文本观到解构主义文本观等过程.在短短的不到一个世纪的过程中,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均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静止到动态、从线性到网状、从语言到事件、从文本到互文到超文本的等一系列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4.
文道观是决定创作境界、引领学风建设的关键。欧阳修文与道俱、道胜文至、不为空言的文道观,引导了宋代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推动了"古文运动"健康发展。这既与北宋前期文学环境与文化语境息息相关,又与个人文化资本与"斯文自任"使命意识紧密相连。欧阳修多以"回信"方式表达见解,"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的主张,得到士人群体广泛认同。欧阳修正本清源,复兴儒道古风,积极承担社会道义和现实使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文化实践中,欧阳修突破"文各有体"藩篱,破体为文,"以文体为四六",创造了风神独具的"宋四六",化解了骈散之争;又通过知贡举黜落僻涩险怪的太学体,使古文传统重获新生。欧阳修文道观理论与文化创新策略,使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创造性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25.
在元代传记中出现了大量以色目人为传主的传记,这些传记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其中色目人与中原文人的交谊与契合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色目人融入中原社会,遵从中原礼俗,学习中原文学艺术;中原文人与色目人友好交往与互动,赞颂色目人的品格与成就;色目人与中原文人合力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色目人为传主的传记展现了元代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的现象,体现出多民族一体的状况,可见多族士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努力,为涵括多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从周作人文学汉语的实践过程来探讨现代美文的发生,认为周作人的文学汉语特色可以用"知言"来概括,分三层论述:首先描述了知言的特性构成了美文的特征,接着分析了知言与美文何以能够统一的历史过程与逻辑原因;最后探讨了周作人知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7.
“直符”制度是汉代官方保障各级行政机构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东汉开始,民间社会对“直符”观念不断予以神秘化,乃至演变成为一股思想潮流。当时的民众认为代表时间、方位上的禁忌并预示着吉凶祸福的神煞也要轮值当班。这种神煞“直符”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土木营造等事宜,还渗透到丧葬礼俗领域,进而抽象化为一种普适性概念,遂成为数术学、星占学的重要考虑指标。此外,东汉末兴起的道教在创立初期就援引和借鉴了汉代官员轮流担任“直符史”的做法,建构出具有鲜明宗教特征的神学化“直符”观念,并延续到后世。  相似文献   
128.
反互文性是指演讲或辩论中引用一些说法或专用语言来反衬、反驳对方的观点,达到击败对方的目的。美国总统电视辩论所使用的反互文手段包括指涉、戏拟、典故、引用等,它能为听众带来丰富的反互文联想,是辩手击败对方的常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9.
正第一次接触这本《心路》,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晚饭开始前,朋友拿出这本书,认真的看。等他招呼来客时,我随手翻了一下,刚好翻到一则小短文:"学习不少,但领悟不深;会议不少,但效果不大;讲话不少,但自己不写;要求不少,但落实不了……"当时觉得很有趣,暗暗佩服作者语言的锐利,把机关作风里的"机关"看透了。再翻看了几页,类似的好文章还真的不  相似文献   
130.
正杨焕章先生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学报事业的开拓者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奠基者,是全国高校学报界著名活动家,是我特别敬重的学报前辈,亦为我忘年师友。在我任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主编以及《百年红学》栏目主持人时,杨先生于教院学报尤对《百年红学》栏目多有提携之恩。国庆短信尚言:"蜗家度重阳。"不想其间旧疾复发竟于10月21日凌晨猝然而别,闻听噩耗甚为悲痛,即与李宗林老师发去唁电;亦因公务不得前去送行,深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