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5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747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清末科举考试内容改革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末教育改革中,科举考试内容占有突出地位。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增设算学科,到“戊戌变法”期间提出废八股改试策论和增设经济特科,科举改革与新式教育密切相连。“新政”初期,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推动了西学传播和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进行描述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科举在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在不同朝代体现出的文化特征。选拔官员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必要手段,选拔官员的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不同的人才选拔方式在不同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科举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起源于隋朝,经历13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为不同朝代选拔除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统治所需的人才。科举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不同统治者利用科举选拔官员的不同需求,科举制度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举科目从繁到简,科举规则从宽到严,科举内容由多样到统一,体现了科举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优化,也逐渐地使科举演化成了封建社会荼毒读书人的一种腐朽社会制度。从客观的历史角度,科举的出现确实为不同朝代的统治者选拔出诸多的优秀人才,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统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现代社会人才选拔积累了历史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3.
考察《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学制、废除科举、设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等,清的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4.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科场试文与当时的文学密切相关,各种文学流派的升沉消长及文风变易皆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科举学”的视角研究文学,可以大大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厚度,而科举文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55.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时文写作提供借鉴。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有助于提高生徒的时文写作水准,增强生徒的应举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生徒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健康的人才;还有助于丰富时文理论,促进古文的发展与传播。一些书院进而以经是文学的源头为依据,凸显经书研读在"以古文为时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试图纠正清廷的科举目的与士人的应举意图之间所出现的错位现象,真正发挥书院传道讲学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6.
废名是现代抒情性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废名在创作中把诗和小说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最具个人特色的诗化小说。他的小说诗化艺术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生命的诗意表达,二是对世外桃源的诗意构建,三是诗意浓郁的语言艺术。废名的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书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意境深远、冲淡平和的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废名小说的诗化写法给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索空间,使读者在山水之美和人情之美的熏陶中领略浓郁的诗美体验。  相似文献   
57.
通过日、唐律令官人出身制度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日本的贡举(科举)实际上是作为荫位制的一种附属形式而存在,从这个侧面可以发现日、唐政体的异同,探究古代日本政治体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8.
贺水金 《社会科学》2008,16(5):160-173
1840-1949年,是中国政治动荡、社会极不和谐的历史时期,期间爆发了一系列革命和战争.究其因,除了西学东渐、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冲击、制度冲突、社会矛盾激化以外,还由于货币制度没能"配伍得当".紊乱的货币体系成为近代中国动荡之源.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1934年废两改元以前,近代中国两、元并行,银、铜并用的货币体系,提高了交易成本,减缓了商品流转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也给社会民生造成种种不利影响;银价、铜价、物价大幅度变动,更使老百姓深受双重通货膨胀之害.  相似文献   
59.
明代东莞共考出举人529名、进士76名,在广东各州、县排名中皆为第四;考出庶吉士6名,与南海县并列第三;六次摘取解元桂冠,在各州县名列第五;还出现了18个三代之内至少产生了两个以上举人的科举家族,排名第四;另外,东莞举人在明代初期、中期和后期广东举人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反映了科举实力的不断加强。明代东莞科举群体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任官行政、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0.
清代的江南地区明显地表现出封建末世的衰兆 ,社会问题丛生 ,新旧矛盾交织 ,广泛存在于城乡各地的停棺不葬问题即其突出表现之一。导致停棺不葬的原因 ,或为贫困无力 ,或为惑于风水 ,或为地方恶势力的阻葬。这种停葬现象 ,蔑视孝道 ,冲击传统礼教 ,同时污染了环境 ,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因而引起政府与地方社会的严重关注。政府屡颁禁令 ,而地方社会则通过成立善堂、善会的办法 ,协助官府消除停葬风习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