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2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14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60篇 |
理论方法论 | 50篇 |
综合类 | 758篇 |
社会学 | 46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92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0-109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会成为传统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2.
刘海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2(2):176-182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科场试文与当时的文学密切相关,各种文学流派的升沉消长及文风变易皆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科举学”的视角研究文学,可以大大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厚度,而科举文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63.
语言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在文学作品中是以文化意象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文化意象的传递既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武侠小说《鹿鼎记》中所出现的文化意象极具中国特色,在其英译本The Deerand the Cauldron中,译者对其独特文化意象采取了“杂合”化的表达方式,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把握文化意象传递中杂合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王建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18-22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者寻求自强的一种努力,科举考试在这时也得以复兴,并迫于时局而进行了变革的尝试。但由于这时期的科举被赋予了化解社会危机的政治重任,晚清统治者企图以功能之需去强化科举,不仅没有因时救弊,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清朝科举固有的弊端,直接导致了清末科举被废除的命运。 相似文献
65.
高磊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66-167
废名与哈代的小说都融合了写实与浪漫的因素,写实的风格更多地体现在他们对作品乡土色彩和乡土风味的渲染方面,浪漫主义作为情绪之流体现在他们作品里的主观抒情性和对回归自然的执着召唤。 相似文献
66.
李锋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蒲松龄科举失利的原因很多,但直接导致其屡试不中的原因却缘自于考中秀才时清代大文学家施闰章的赏识,而正是这"赏识"导致了几十年的科举路上蒲松龄科举文章写作的"偏离"。 相似文献
67.
中唐以来,官学衰微,私学兴盛,庶族兴起强化了家族教育需要,促进了私学的家族化。族学是儒者家族兴办的学校,是家族化私学,是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宋儒的思想特征与时代需要,宋代族学形式有义学、书院、义塾、家塾等,以跻身科举为主要目的,兼顾天下关怀,以经典与宋学著作为主要教材,强调教师的家族化与名士化,并吸取佛老建构族学祭祀。不论族学的形式、目的、教材、教师以及祭祀,都凸显出鲜明的家族特色,宋学学术特征以及家族重建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8.
周春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6):90-97
元顺帝时期的罢废科举,体现出以许有壬为代表的儒士集团和以伯颜为代表的蒙古势力在诸多观念上的冲突,大端有四:举子是否赃败,科举人才是否可用,士人是否欲求物质私利,科举是否妨碍蒙古选法。这些冲突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更体现在政治层面。元代科举之罢废,是元代作为“征服王朝”政治生态的一个集中体现。元代科举的推行时间较短,选拔人才有限,这是导致元代吏治腐败、运祚不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刘海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5-10
古代"科举学"是指备考科举之学,现代"科举学"是指研究科举之学。科举学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一个逐渐形成和正在发展壮大的专学。科举学的形成,经历了从制度的考证和史实的回忆、文献整理与资料编纂,走向理论探讨与专学构建的过程。科举学的发展趋势是从分散走向综合。21世纪科举学的波澜起伏,将堪与20世纪的红学相比,具有远大的发展前程。 相似文献
70.
孙福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82-88
清代是中国赋学的集大成期,是对历代赋学的总结与发展。清代赋学繁兴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外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二是赋体自身的更化。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科举试赋制度,尊体意识与乾嘉学术的影响等三个层面作出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