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不规范侦查讯问行为是当前侦查法治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应运用质性观察的实证研究方法,应从法律框架体系和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体系两个方面,了解并确定不规范侦查讯问行为样态及其发生率。规范侦查讯问行为应从处置方式着手,力行追究实体性违法的侦查讯问行为实施者的刑事责任,完善对程序性违法讯问行为进行制裁的实施规则。  相似文献   
52.
抽象非法取证行为的实质是对于程序违法取证行为非法性的"拟制",其构成要件包括"符合特定的程序违法类型"与"不存在非法性阻却事由",其主要类型是一个增量而非定量。同程序性制裁理论相比,抽象非法取证行为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当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尤其是其中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同瑕疵证据理论相比,抽象非法取证行为理论在操作上更加简单明了,将两个理论整合起来,可以很好地指导对程序性违法取证行为的规制。抽象非法取证行为理论是一个过渡性理论,随着取证行为非法性的实质向程序非法性倾斜,其可能逐渐被程序性制裁理论吸收。由于抽象非法取证行为对于证据的排除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在设定程序违法取证行为类型和非法性阻却事由类型时须格外审慎。  相似文献   
53.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西方司法公正原则,我们发现,在初期,追求的是实体公正,但这通常是做不到的或者很难做到的.程序公正的观念产生于英国,后来在美国又得到很大的发展.现代的司法公正观念又受司法效率和司法成本的影响,从理想的公正观回到了现实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54.
程序性辩护是辩护方行使诉权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直接目的是促使法庭宣告警察、检察官程序性违法行为无效,使被侵害的权利获得司法救济。在现代宪政国家,程序性辩护制度应在宪法和刑事诉讼中力求良性互动。因此,我国程序性辩护制度的设立与完善,不能局限于刑事诉讼法,还必须关注宪政化进程。  相似文献   
55.
一、秘书行业秘书工作是指办公室的一些程序性工作,主要是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工作和日常事务并且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通俗一点来讲秘书就是充当着上司的左右手,但这并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56.
公民的程序性环境权——公民在环境事务方面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获得救济的权利是实现实体性环境权的最重要途径。《奥胡斯公约》是迄今为止程序性环境权最完善的条约,从比较法的角度,以该公约为蓝本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程序性环境权的主要不足。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公民的程序性环境权:制定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法,或者在《环境保护法》中专章规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拓宽公众参与的范围,明确公众参与的程序,重点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公民环境知情权和环境参与权的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7.
依据诉讼法原理,民庭对涉案行政行为只享有程序性审查权,并不享有实体性审查权。应当类型化处理民事诉讼过程中的行政行为,划分案件类型的依据应当是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之间的诉讼系属关系而不应是实体法规则。尤其要分别处理行政行为作为先决问题的案件、需要考虑主管权限划分的案件以及仅需要协调判决效力的案件。要求得民事诉讼程序中行政行为的妥善处理,也应当通过完善相关诉讼程序制度来完成。  相似文献   
58.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础,对于仲裁协议性质的界定关系到整个仲裁制度的结构以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定位,仲裁协议性质的研究历来为学者们所关注,见解不一,主要围绕程序法契约与实体法契约为中心进行讨论.在比较分析两种具代表性学说的基础上,以仲裁协议本身的内部特征为分析重心,通过对程序契约与实体契约本身内容及两者本分歧的解读及法律本身的制度价值追求的理解,试图探讨仲裁协议性质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59.
作为一种体现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平等保护司法理念的新型刑事案件处理方式,一直颇受争议的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在立法上得到最终确认,这一立法的变化是刑事司法改革推进过程中当事人诉权和程序性主体理念对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在把握公诉和解当事人主体地位时,必须正确认识刑事公诉和解程序的不独立性,准确理解刑事公诉和解对证据制度的冲击。在厘清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大对当事人程序性主体权利的进一步保障以及强化刑事和解中公权力行使的规范化两个方面来实现当事人在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6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实质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和谐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所在."两种民主"的统一是从"价值理性的错位"走向"工具理性的回归"、从革命走向建设、从民本走向民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