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6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0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08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53篇
理论方法论   307篇
综合类   5233篇
社会学   319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苏轼的婉约词超尘脱俗,别具特色。无论是“似花还似非花”的咏物词,还是“清丽舒徐”的言情词以及高雅的怀古词、赠人词,都“高出人表”,体现了典型的士大夫词风,因而他对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2.
辛弃疾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本文认为,稼轩咏物词在如下三个方面超越了他的前辈,即极大地拓展了咏物词的情志内涵,在具体创作上取“俯瞰式”创作姿态,在表现手法上亦自具特点。  相似文献   
53.
积极向上的淑世精神是人心的法则 ,是历史的蕲向 ;规律、信仰、仁爱、美丽 ,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终极关怀 ,也是文学史对具体作家、作品扬弃的标准。那些催人奋进、发人思考、形质兼美的作品 ,无疑是文学史上最有价值的作品。咏物词的创新也应该自觉贴近时代和历史的要求 ,以积极的淑世精神作为开掘题材内涵和抒情言志的核心。清初咏物名家曹贞吉和朱彝尊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4.
哈萨克语词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不断地发明和创造新的物体 ,在探讨新的思想 ,形成新的概念 ,这一切都需要新词来反映 ,而新词的命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 ,这就是词的理据。词的理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反映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理据。哈萨克语对事物指称的依据是语音、形体、语义和语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5.
论丘处机的道教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丘处机的生平及宗教活动,对其道教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功行,三教合一等宗教思想。通过对丘词某些具体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丘处机对全真道宗教思想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56.
兼有东西方两种文明是俄罗斯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理念。它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俄罗斯几个世纪对外政策的总原则:维持对西方和对东方的外交平衡,重点在西方。  相似文献   
57.
陈本益 《学术论坛》2006,(11):157-160
均齐体和对称体这两种格律诗体式的雏形,在初创期诗人的诗中就已经存在。对它们进行自觉运用并使之基本成熟的,则是新月派诗人。这两种体式便是后来格律体新诗的基本体式。它们既具有民族特色,也存在着西化现象。  相似文献   
58.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59.
在俄语中, 和带 的词语赋予个别词和整个句子以不同的语气和附加色彩。该词语的掌握和准确翻译有一定难度。应对该词语的用法和译法进行较透彻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0.
文章通过对《说文解字》糸部颜色字的字型分析 ,探讨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并进一步揭示古人颜色观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