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51篇
  免费   69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管理学   1005篇
劳动科学   51篇
民族学   376篇
人才学   194篇
人口学   179篇
丛书文集   4000篇
理论方法论   703篇
综合类   8484篇
社会学   1225篇
统计学   736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763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620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635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706篇
  2014年   1101篇
  2013年   943篇
  2012年   1174篇
  2011年   1188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930篇
  2008年   1178篇
  2007年   841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巴渝古崖居的分布与地理、地质、交通等诸多因素有关,以成渝交通要道、长江干流和支流为线,串起沿途各个点,由线成面,呈现出渝西、渝东北两头集中、整体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大多开凿于明清晚期,这一时期巴渝许多地区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古崖居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相吻合,从侧面印证了巴渝古崖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的广泛开凿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5):94-100
在鲁迅故乡话语系统的建构过程中,空间焦虑是话语运作的驱动力。从离乡者的视角看,故乡因启蒙话语的渗入呈现出以吃人为内质的囚牢模式;从在乡者的视角看,则体现为人要进入群体中而不能的阻隔模式。鲁迅以此空间形式营造了故乡与鬼域的同质性。同时,空间焦虑也是话语主体的精神本质。以还乡、寻路的空间焦虑呈现着话语主体的分裂和整合。它实质是鲁迅流寓者身份的言说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实践学时的嵌入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必要条件,教学方法的理顺、宏观与微观诸因素的协调,能够保证实践教学模式的有序运行。个性化考查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原典的新鲜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明清时期闺阁文化,需要从多层次与空间进行考察。高彦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范式,按照诸女性不同的社会身份阶层,展开讨论,对于特殊身份的女性亦应有所关照。闺阁文化的存在空间,可从闺房向外扩展,具有流动性。闺阁之中,物质、精神生活等多层次,显示出各自文化特征,从多维度的层次与空间视角着眼,可见明清时代独特的闺阁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7.
诗歌大厦必须靠情感的力量支撑.情感在诗人写诗之前就已经存在,并经过诗人的调动成为创作力的主导.诗人独特的情感经验成为编织情感空间的主要材料,而情感张力的大小,则体现在呈现于文本之上的文字组织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合作倾向.读者能感受到的并也愿意与之配合的情感倾向,说明情感空间具有扩大的可能性,反之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情感空间.优秀的诗歌,其情感潜流流出地表的应该是冰山一角,而背后的情感载体更为厚重.空间距离的存在,使得文本的情感组织得以保鲜,既不会过分浓烈,同时也会有适当的神秘感,“远方”因此成为诗歌中重要的意象.诗人的情感经验有可能转变为诗歌创作时的情感素材,而情感素材汇集起来便是一股情感的力量,不同的情感素材将汇集成不同的情感力量,孤独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以通识课程奠基,以学科课程立命,以教育课程定向。教育专业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基本逻辑结构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能课程。学科课程可按照认识小学教育、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学会研究小学教育的逻辑来建构;活动课程可按照感知小学教育、实践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来建构;技能课程可按照小学教师公共职业技能和学科职业技能来建构。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比较成熟的对策机制和对策文,但理论界多年来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中国文论,对于对策人的才能、对策内容、对策文撰写的基本要求等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可以说是中国对策理论的早期建构。刘勰认为,对策之人既要通政务又要擅文才,必须是一个精通古今的通才;对策文在内容上要切中时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治道"和"政术";对策文在行文上要以理服人,文辞质朴,不追求华藻丽辞。这些早期的对策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对策研究和对策文的撰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