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0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911篇
劳动科学   39篇
民族学   294篇
人才学   125篇
人口学   129篇
丛书文集   2581篇
理论方法论   597篇
综合类   4695篇
社会学   699篇
统计学   130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91.
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细胞工程,建立反映县市级资源环境问题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评价分类,可为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该文建立了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压力、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3个方面共17个指标的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进行了评价、分类,并对不同类别县区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292.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完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钻研,而人民群众对它的认识和概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具有时代特色的概括和凝练,使其时代化和大众化,对于其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和贯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3.
294.
在现代生活原则发生变更的历史关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所形成的中国经验,可以作为一般性的理论成果,为当今的全球治理和全球发展提供切中肯綮的替代性方案与方向引导。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化认识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构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中国经验。中国共产党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行协商式民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以劳动为原则导向的"有原则高度的实践",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利用后发赶超式发展的比较优势,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开辟了新的主题、重构更为合理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95.
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技术支撑,都有其相应的技术形态。生态文明源于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受生态文明价值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生态文明的价值规范与技术社会的发展逻辑锁定了生态文明技术形态的特征。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是一种生态技术、和谐技术、有机技术、背景技术。其功能以节约、环保、生活、文化为主,是一种人、技术、自然有机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296.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具有正当性。多年来,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取得很大成就,但依然存在立法工作不协调、不适应以及法律缺失、法律修改与解释工作跟不上等问题。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应当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保护与违法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立法新方案,并总结立法经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改进立法工作方法,为全面提高环境资源立法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97.
298.
网络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和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分析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负面影响的因素,找出应对的措施,是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明网络环境的必要条件;网络负面作用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99.
区域竞争中,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其文化底蕴的提升。镇江的文明建设不仅要融入沿江开发、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大潮流,更要有自身的地域特色。从旅游、城建、人力资源、城市精神、地产品牌等方面打造镇江沿江亲水生态文明,不仅符合镇江区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00.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和谐观,有必要去伪存真,还理论以本来面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本质的考察所做的双向维度,从源头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最高和谐境界,从而建构起科学的文明和谐观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站在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上,才真正实现跨越传统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藩篱,并将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为其文明和谐观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唯物史观在考察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综合了社会历史观和主体价值观的双向视角,从而科学论证了人类文明的和谐走向不仅是纯粹的道德理想,还是历史现实自身的运动。唯物史观以文明的和谐程度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并且首先表现为生产力与人的双重评价尺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