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97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151篇
管理学   3058篇
劳动科学   164篇
民族学   436篇
人才学   595篇
人口学   144篇
丛书文集   7758篇
理论方法论   1346篇
综合类   11016篇
社会学   1422篇
统计学   752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650篇
  2014年   1242篇
  2013年   1238篇
  2012年   1484篇
  2011年   1644篇
  2010年   1536篇
  2009年   1976篇
  2008年   2957篇
  2007年   2129篇
  2006年   1897篇
  2005年   1067篇
  2004年   855篇
  2003年   852篇
  2002年   851篇
  2001年   934篇
  2000年   648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91.
892.
893.
894.
《琼州学院学报》2019,(1):42-49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 2014—2017年259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显示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家风建设研究的层次性不强;根据家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的尚少;研究的专门性欠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并与家风相结合的专门性研究相对不足;未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理念,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家风建设研究的层次性和专门性,更好地完善理论,进而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95.
896.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先进的价值体系来引领,以奠立大学精神,营造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教育中可以具体化为政治信念、国家意识、人道情怀、社会良知、文化底蕴、科学精神、美好情操、善良意志、人格养成,这些价值观可以成为奠立大学精神的指针.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承载并具体体现大学精神,要以明确的指导思想、成系统的建设措施、有成效的制度保障来进行.  相似文献   
89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对经济法理念的生动诠释,而经济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法制保障的核心.运用经济法手段,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应依法确立各类投融资向农村建设倾斜的优先原则,建立强有力支撑农业基础设施的宏观调控法体系,强化财政、金融、税收法律、政策制度化的综合协调功能作用,培育健全农村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加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完善农民经济发展权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898.
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义追求是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从康有为的大同、小康论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再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追求,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性与鸟托邦的困惑,并力图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邓小平的小康社会论为解决这种矛盾确定了现实根据,科学发展观则实现了对这种矛盾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899.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此,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当今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00.
王刚 《兰州学刊》2009,(5):43-46
在维新语境下梁启超把社会主义形象塑造成公有制、平等、救资本主义之弊、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等形象,进而他以“大同学说”为理论基础来解读社会主义,主张在当时的中国尚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提出要以资本主义为“过渡期”朝社会主义发展,并利用社会主义胁迫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完,以实现资产阶级改良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