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9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510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作为一个学者,胡适的思想理路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著作中,同时,更多地体现在他大量的报章文字和报刊编辑实践中,编辑报刊成为他与现代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特殊方式,他以启蒙立场关注社会现实,以自由主义的理念构建公共论坛,以负责任的态度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62.
在现代文学史上,1943年曾被称为“徐言于年”。徐言于小说的意义在于他以“俗本”的故事为凭借,以“雅本”的生命哲学思考为寄寓,最终所指是青年知识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自我价值的找寻和肯认。从他的小说可以寻绎那个时代知识者的人文理想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立场,把历史教育方法作为基本方法。通过对历史教育方法科学内涵的阐述和其作为基本方法的缘由论证,指出运用历史资源及其方法原理实现思政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沟通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掘历史资源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把握知识源流,强化历史认同,构筑理想信念根基。教学中要以多样化的教学载体创建为有效路径,改进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4.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外语教学就是以语言知识讲授为基础的文化教学。作为多元文化教学模式,外语文化回应教学突显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强调外语教学的文化立场,回应多元文化差异,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审视文化,将语言教学提升至文化理解的层面,顺应了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是当代外语教学研究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65.
李凤亮 《学术研究》2003,(11):134-136
学者小说家金岱的思想言说,构成了当代中国知识界现代性立场之重要一元。由《侏儒》、《晕眩》、《心界》构成的“精神隧道”三部曲,以“哲学心态小说”的形式,直面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人格现状,深刻挖掘其社会历史成因,并提供一个可行的出路;小说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也别具一格。金岱思想随笔在对当代人文现状的分析中倡导“重建精神规则”,延展了“启蒙”与“立人”的话题。对文学本体言说方式及其对大学现代精神建设作用的探寻,体现了金岱现代性言说的建设性立场。  相似文献   
66.
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池莉从来就不是站在女性的对立面来塑造男性,相反,池莉对饮食世界里的男性寄予了深深的理解、宽容与同情.这种既不爱男也不薄女的男女观直指20世纪文学中研究最匮乏的性别意识领域,并就如何描写两性关系以及如何塑造两性世界里的男女形象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67.
高清海先生丰富的思想历程,鲜明地彰显了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神与自觉意识的思想个性。这些学术思想和学术实践启示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讨论。这一话题不仅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成了新的学术问题,而且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对于应该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所进行的真诚反思与探索。我们应该通过对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思想争论与学术批评,寻求哲学研究的中国立场与方式,探索和创造真正具有中国气质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追求真理的激情与创造"思想自我"的理想。  相似文献   
68.
现实主义曾经是中国得到肯定最多的文学思潮,也被描绘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的绝对主流(包括五四文学、革命文学都被纳入现实主义的范畴).而实际上,这种肯定和认定是建立在对现实主义的误读的基础上的.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最弱小的文学思潮,它从来就没有成为主流;五四文学和革命文学也不是现实主义,而是启蒙主义和革命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它以人道主义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的堕落和苦难,同情小人物的命运,呼吁人类之爱,以化解社会矛盾.欧洲的现实主义发生于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其时现代性已经获得了胜利,而其负面性开始突出显现,特别是在社会关系领域更为严重.因此,文学就在社会领域开展了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产生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定义现实主义,就会对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出新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69.
苏全有 《船山学刊》2004,(4):165-168,164
吴佩孚镇压二七大罢工问题,其有很深的渊源。不过,我们在看到吴佩孚对二七大罢工负有不可推卸的镇压之责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曹锟亦难卸其责,且似有过而无不及。曹锟之外,北洋政府对二七大罢工也持严厉镇压的立场,并与参众两院议决调和京汉铁路工潮办法形成强烈反差。  相似文献   
70.
正【编者按】在中国当代诗人中,于坚属于少数具有持续性写作动力的诗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诗歌写作,一直到现在,他从未中断过诗歌写作。这种坚韧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完全出于于坚对诗歌艺术本身的忠诚,这也使他的重要性在当代诗坛日益凸显出来。于坚的诗歌写作一直在强化一种从民族经验出发的及物性写作,这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转化为从深厚的日常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