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51.
胡适在海外留学时期所面对的思想文化资源,与章士钊、陈独秀等民初重要人物构成的国内文化界当然会有诸多的不同。在历史际遇之中,他们以通信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有时代意义的沟通平台。在胡适与《甲寅杂志》的通信之中,章士钊关心的是时政、政治体制之类的东西,是典型的民初政论刊物的思维取径。胡适与《新青年》陈独秀的通信,反映出二人对中国社会与文学现代变革的共同追求,对中国思想文化改造的共同雄心,奠定了两人合作的思想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日后五四文学革命的基础。"输入文明"所构成的时代强音,沟通了海内外共同关注文学的两个不同的思想文化变革空间,在此之后自然就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登场。  相似文献   
52.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在长达七八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主要从事逻辑研究、柳宗元研究和<论衡>研究.本文介绍了章著<逻辑指要>和<柳文指要>的学术价值.章士钊未完成<论衡指要>就离世,本文旁搜远绍,钩稽其阶段性的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3.
章士钊在辛亥革命时期注意观察和研究近代的民主政治,尤其注重政党问题,民国初年,他因倡议“毁党造党”而轰动一时。本文在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章士钊的政党主张和理念后指出注重政党的党纲和推崇英国式的政党内阁制是章士钊政党思想的最大特征,提出“毁党造党”论是他的政党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本文认为,由于近代中国缺少建立民主政治的必备条件,章士钊建立良善的政党政治的理想和“毁党造党”的倡议必定成为无果之花。然而在政党思想史上,章氏的地位和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相似文献   
54.
在曾鲲化所著《中国铁路现势通论》一书中,新发现了章士钊先生早年撰写的一篇序文,为《章士钊全集》所未收。这篇佚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章士钊思想新的资料。它写于章氏赴英前夕,从中反映出他这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和心态。  相似文献   
55.
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曾是民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梦想,从国外回来的宋教仁和章士钊便极力倡行这种制度。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决定了两人政治理念的共性,他们以《民立报》为阵地,努力构建中国民主共和的蓝图,使《民立报》成为上海轰动一时的报纸。但由于当时中国民主基础的薄弱,民主与对抗民主力量对比的悬殊,倡行者对民主思想解读的有限以及实际斗争经验的不足等原因,他们所构建的政治蓝图最终在实践中宣告流产。  相似文献   
56.
章士钊与姜高琦案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士钊与姜高琦案述论@郭双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2~~  相似文献   
57.
中国近代报刊的"通信"栏,为章士钊主持的《民立报》、《独立周报》和《甲寅》杂志首创。"通信"栏的设置,既吸引了众多青年思想家和学者名流参与,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它加强了编者与读者之间的思想互动,也反映了"通信"栏与当时政治、社会、文化的互动。在一定意义上,《甲寅》"通信"栏不仅推动了民初报刊公共舆论的发展,而且对于《新青年》"通信"栏及其所讨论的问题也具有引领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教师,中国著名外交家。她和丈夫乔冠华(中国前外交部长)一起,曾活跃在联合国的外交舞台上。《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是章含之抒写自己几十年来心路历程的一本回忆录。作者用大量笔墨深情回忆了父亲章士钊、父亲的同乡和老友毛主席,以及自己与丈夫乔冠华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同时,  相似文献   
59.
徐中远 《领导文萃》2013,(20):83-85
《智囊》是毛泽东晚年很爱读的线装本史书之一。他曾阅读过两部《智囊》,这两部《智囊》都是木刻线装本。一部放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的会客厅里。这个会客厅是他晚年经常会见外宾的地方,也是他读书学习的地方。除工作、会见宾客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个会客厅里看书学习。另一部放在中南海增福堂毛主席书库里。这是一个旧式的四合院。南边是永福堂,毛泽东原秘书田家英曾在这里办公;北邻来福堂。这三个院子,增福堂可用房间稍多,院内条件也好些。因毛泽东藏书较多,只有增福堂能  相似文献   
60.
李宜晴是现代杰出的土族女词人 ,在 40年代被我国著名学者章士钊先生誉为“少数民族中难得的才女”。她“十余岁时便广览文中典籍”,十二、三岁就开始诗词创作。在长期的诗词创作中 ,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 ,着力于对情感领域的发掘和开拓 ,形成了独具的抒情模式。一李宜晴一生经历坎坷 ,少年失怙 ,中年丧夫 ,尝遍了生离死别的诸般滋味 ,在诗词中融入了对自己身世与人生的感慨。她以“情”为创作之“魂”,抒发了自己精美幽微的情思 ,记录了一生的志趣与悲欢。首先 ,自幼“父逝母殁”的她在“飘零身世 ,天涯几度”的无限感慨中时时追忆父母在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