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47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1.
夜魅西塘     
观闻 《北京纪事》2015,(7):40-45
既然"上有天堂,下有西塘",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One night in Xitang"如何? 西塘的美人尽皆知,江南水乡的温柔妩媚、灵秀婉约被着以过多的笔墨.今天我们换个视角,睁开夜的眼睛,寻找一个不一样的西塘.白昼的优雅转换为夜晚的奔放,方寸之地亦可风情万种.来吧,月色中泛舟湖上细数星光,歌舞升平今夕何夕,一起体会西塘的夜之魅吧!  相似文献   
112.
宋代书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历史上的高峰,"敦尚文雅"的高丽与宋朝形成了良好的书画贸易基础。通过宋与高丽之间书画贸易概况的梳理以及笔墨纸扇等附属贸易品方面进行探讨,对发掘书画艺术对两国文化交流具有特别意义,且丰富了中华文明和周边民族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113.
胡敏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52-154
民国文人画家溥心畬的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而在学术研究上呈现不足的局面.以"溥心畬"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自1993至2016年,相关文章主要以历史、辨伪、画展为主,作品研究少且不深入,这就使溥心畬作品研究成为现代绘画研究一个亟待开发的区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溥心畬代表作品之一《幽谷行旅图》进行了较深入的"文本"解读,并得出如下结论:溥心畬在绘画技法上以古人为师、以宋元为宗;在"位置"的"经营"和画境的酝酿上,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特定时代的文人画家对"法外之趣"的追求.《幽谷行旅图》一画充分表现了画家独特的个人性,也传达了画家画作的共性,即生动的笔墨技法和深厚的文人情怀.  相似文献   
114.
中国画的言语方式,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中国画言语中的笔墨、色彩、线条和时空意识出发,讲述中国画艺术言语的特征,并深入到中国文化审美的生命意识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15.
2005年10月1日,王鑫彪先生在<子归>网站(www.zigui.org)发表了一篇题为<牛为什么天上飞>的大作,其中有一段文字论到我与丁来先先生的笔墨官司.  相似文献   
116.
列举了近百年来中国水墨画在笔墨问题上的争论焦点,梳理出笔墨在传统水墨画的核心地位与支撑作用,同时阐述了近世频繁的变革创新和激荡的思潮冲突.文章归纳了三种状态的画家对艺术不同的价值取向.表明水墨画走上了一条多元互补的发展道路.水墨画的边界逐渐由清晰转向模糊的趋势.有必要重新界定水墨画的边界状态,认为只有模糊边界,才能为水墨画的探索创新提供足够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7.
现察与体验这一绘画的基本同题可以为对于传统的思考提供一个基点.本文的思考试图从水墨画这一小的传统出发,来探讨他在今天的状况以及观察,体验与这一传统的关系.其中,传统又分成三个基本因素,既笔墨符号,笔墨程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不仅对元代这个特殊的时代画家赵孟頫艺术成就的概括,而且陈述文人画在这个时代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到他的一个重要画论"书画同法"联系到中国画的美学特征(写意画和书法的本质)。关于"书画同法",还有"书画同源"另一说,文中试阐述两者之间关系以及"书画同法"对当代笔墨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连晓红 《理论界》2012,(12):93-95
笔墨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承载着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和审美内涵,是中国画的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画的不同时期里,它以骨法用笔,化墨彩风韵,呈千姿百态,构成了历代传承的经典之作。现今我们不单从表面与形式上去理解,而是更要从理性上去认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彰显笔墨本性,跟随时代的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绘画作品,使中国画笔墨走向多元化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0.
主持语: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四位画家:程敏、程灿,林茵和陈静,她们的中国画创作是在延续传统的基点上遵循着自我的节奏而不断向前开拓。这样的延伸既体现在了"笔墨语言"当中,同时又深深植根于创作行为的"精神内质",它与自我标榜、炫日新奇的"艺术产物们"形成巨大的逆差,四位画家的作品与她们的精神来源佐证着文化形态的真实处境,在当下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