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8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全知视角对几类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特殊的叙事作品,新闻报道的叙事必须真实,对叙事角度的选择也应受到新闻真实性的制约。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新闻报道,运用全知视角会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造成损害。因此新闻报道应慎用全知视角,多用有限制的叙事角度。  相似文献   
12.
赵毅衡 《江海学刊》2019,(2):211-218
  相似文献   
13.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观影过程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观众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二者存在着相互引导与制约的关系.全知视角以貌似客观的故事呈现实行隐蔽的主观操纵,使观众进入"幻觉认同"的世界.另一方面,不同的限制视角则以不同的信息传达,影响和制约着观众的接受视野和观影态度.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电视新闻的叙事时间与叙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电视新闻在叙述顺序与时距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叙述顺序可分为顺叙、倒叙和预叙。电视新闻运用最普遍的是倒叙尤其是外倒叙和部分倒叙。可以说没有倒叙 ,就没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电视新闻常用的时距类型是“概要”和“场景”。从重“概要”到重“场景”的嬗变是电视新闻发挥优势、突现自身特质的一个侧影。就叙述视角来说 ,电视新闻大多是对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 (限知 )和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 (全知 )类型的单独或者交叉使用。各种叙事类型相互转换形成叙事的多元视点 ,实现叙事的立体化 ,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作家纷纷选择书信体与日记体这一小说体载,看重的是它在真实袒露创作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表达创作主体主观情感方面的潜能.它使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虚构性,以类似于真实日记或书信写作的状态进入小说创作过程.当时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在摆脱了日记与书信最直观的外在形式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把小说的叙述引向创作主体自身.即使在使用第三人称时,一些作家不仅仍然写着关于自己的故事,而且仍然固执地寻找着用第一人称表达的机会."新文学"的读者,则希望透过文学作品看到作家真实的心灵世界,寻找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以作家真诚而又真实的自我面对读者作为五四时代一种独特的小说写作伦理,体现出的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公民平等人格交往基础上的新的启蒙境界.  相似文献   
16.
“余、我、朕”是常见的第一人称代词,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即“余”以充当主语为主,“我、朕”以充当定语为主;“我、朕”的差别表现在“朕”主要见于具有庄重色彩的语境中,而“我”没有类似特点。“不、弗”、毋、勿”是常见的否定副词,“不、弗”主要表示一般性否定,“毋、勿”主要表示禁止性否定。四词在出现频率、出现时间、句法功能、组合功能、其后动词是否带宾语等方面都表现出或同或异的差别。“乃、婚”二词的不同表现在“乃”主要用为第二人称代词,而“婚”主要用为承接连词,但在大的不同中二词也表现出一些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关于成长的叙事经验都来源于社会历史意识,具有“史”的可信度,“史传合一”是共同的叙事规范。《红旗谱》以阶级斗争为叙事动力,由农村说书艺人线性叙述朱老忠“在斗争中成长”,史传语言较有历史感;《青春之歌》以思想领路人推进叙事,由思想工作者线性叙述林道静“在受教育中成长”,理性语言少文采有说教味;《三家巷》则以生活网结点的异动和松解为叙事动力,由中学生诗人扇形叙述周炳“在生活中成长”,诗性语言极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TheColorPurple)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Walker)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全书由92封书信构成。在小说中,艾丽斯·沃克娴熟运用现代叙述技巧,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但又不局限于第一人称,并从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让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随着人物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绪与主观体验,从而清晰透视到女主人公茜莉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感受和生活历程。本文从《紫色》的叙述技巧和主人公个性的成长两个方面分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小癞子>开始,欧洲历代流浪汉小说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展开情节,以流浪汉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将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生活插曲串缀起来,形成了一种缀段式结构范式,或称为插曲式结构范式.时传统文学技巧的推崇与吸纳,对"逼真"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以及对艺术局限(即单线索地展示主人公的个人流浪生涯)的跨越,是流浪汉小说结构范式生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