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8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自然化现象学的论题提出以来,认知科学或心灵哲学与现象学这两个所谓的对立阵营都开始积极地思考第三人称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之间对话的可能性。这需要首先澄清内省法的基本特征及背后的笛卡尔式“我思”概念,指出笛卡尔式二元论导致的对两个视角的错误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格式塔心理学思考非内省意义上的第一人称视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2.
陈杜梨 《东西南北》2013,(15):78-79
说脏话并非仅仅是因为粗鲁低俗还有着实际的好处。 知道人类使用什么词汇的频率最高吗?一项调查显示,一个讲英语的普通人,每天说的话里有0.7%是脏字,也就是说,他们每说140个单词,就有一个单词是骂人话,与使用第一人称“我”的频率相当。没有哪种语言里没有脏话。即使在人类还没有学会用语言来沟通的时代,祖先们已经会用喊叫来表示蔑视或者咒骂了。主持上述研究的美国斯坦福人学文学博士梅丽莎·莫尔更宣称:“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脏话,因为大多数孩子甚至在认识字母表之前,就知道如何说脏话了。”  相似文献   
103.
《喧哗与骚动》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福克纳的第一部最富创造性的作品并为他赢得了享誉世界的声誉。其中对叙事视角灵活的应用,使得作品更能把握现代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出发,用班吉这个有限视角,我们可以对其新奇的叙事视角进行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古典戏剧中明显存在着叙述者,其存身方式与表现形态的独特性与丰富性远非西方戏剧可比。"脚色"表演体制与写意抒情的创作观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古代戏剧的民族特色和不足之处也由此愈加凸显。  相似文献   
105.
旧瓶新酒:《数字城堡》的叙事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布朗的处女作《数字城堡》不仅主题内容时尚前沿,而且创作手法独到。其中,丹·布朗将传统小说美学技巧与现代和后现代小说因素融于一炉,在情节安排、叙事角度和文体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堪称小说这一人类成年的文学样式中当代技巧与传统手法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6.
螺丝在拧紧,鬼魂作怪耶?欲望作怪耶?这是历年来詹姆斯批评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批评家关注詹姆斯利用本篇小说所要说明的问题———形式问题。论文通过对本部小说地解读,回答了是鬼魂作怪抑或是欲望作怪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两种解读方式出现的原因———第一人称叙述———詹姆斯强烈反对的叙述方式,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詹姆斯提倡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7.
一般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苏联官方文学中,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且承担教育功能,而内视角一向是被排挤的。高尔基《我的大学》及在其影响下哈萨克斯坦苏联时期作家穆坎诺夫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生活学堂》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两部著作中承担教育功能的是内视角,以见证之"我"为典型,对文本教育意义的阐发产生了重要影响。见证之"我"与苏联成长小说教育意义关系的探索,对该时期文本第一人称叙事乃至整个苏联文学的叙事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8.
近代不少作家尝试摆脱传统的说书人叙事,采用新颖的第一人称叙事.在实践过程中作家在新技巧的诱惑、读者的潜在需要与传统叙事范式和观念阃徘徊纠缠.这些并不成功的实践折射了中图文学转型的复杂与艰难.  相似文献   
109.
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的成名作<玫瑰之名>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艾柯在这部小说里巧妙安排了"不可靠的叙述者"--阿德索,这一叙述技巧的运用寓"反讽"于文本之中,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