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古谣谚〉主要辑录了自先秦至明代的谣谚.该书为人们考察一些古代语言现象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语料.书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侬".其中,"我"使用的数量最高,"吾"排第二,其余依次为"子"、"余"、"侬".从句法功能看,〈古谣谚〉中"我"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兼语;而"吾"只用于主语、定语;"予"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宾语和定语;"余"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兼语;"侬"只是作定语和介词"为"的宾语.从称数来看,"我"、"吾"单、复数都有使用,"余"、"予"、"侬"则多用于单数.本书中,"我"字的句法功能不管是使用数量上还是功能的完备上明显较其他的第一人称代词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53.
90年代叙事性诗歌借鉴小说或戏剧等叙事文体的叙述技巧,在文本中设立一个叙述者,拉开诗人与世界的距离,从而获得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和视角。采用陈述语句对细节、过程进行描述和展示,并融人了散文、随笔、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文本因素和形式特征,呈现出一种将叙事性、歌唱性、戏剧性熔于一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凯瑟琳·安妮·波特的短篇小说《老人》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认为小说中的叙述者通过其文字,时空,心理及意识视角与女主人公米兰达逐步但却稳固地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叙述者和米兰达之间所形成的这一默契关系,隐蔽而有力地颠覆了父权意识,从而彰显了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5.
以《布洛陀》为代表的壮族宗教经文的叙事模式有别于一般的民间叙事诗和民族史诗,其特殊性与壮族的宗教传统密切相关.以巫为主,道释兼容的宗教传统,产生了《布洛陀》等宗教经文的世俗阐释,而“亦道(僧)亦俗”的演述者身份,营造了亦庄亦谐的表演场氛围,同时也就出现了亦文亦野的歌唱性文本.  相似文献   
156.
螺丝在拧紧,鬼魂作怪耶?欲望作怪耶?这是历年来詹姆斯批评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批评家关注詹姆斯利用本篇小说所要说明的问题———形式问题。论文通过对本部小说地解读,回答了是鬼魂作怪抑或是欲望作怪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两种解读方式出现的原因———第一人称叙述———詹姆斯强烈反对的叙述方式,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詹姆斯提倡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7.
在小说等叙事虚构作品中,叙述者不能与作者相等同;同时,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以及人物又往往与作者有着某种关联,有可能通过它们出现不同形式的作者自我虚构,形成为独特的艺术虚构的形象。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探讨其小说中作者与作品、叙述者与作者、作者的自我形象与作者自身的关系,以及以作者名义出现的叙述者在作品中的修辞意味,作品中实现作者自我虚构的不同表现等。  相似文献   
158.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在叙述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语式等层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通过引入"隐含作者",让"隐含作者"与全知叙述者对话,使叙述者变成"不可靠"叙述者;让全知叙述视角与其它叙述视角进行平等对话,完成了复调小说的创造.内视角的灵活运用超越了叙述视角的限制,将有限引向了无限.第三人称外视角小说一方面实现了逼近生活原生态的艺术理想,另一方面也制造了大量悬念,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59.
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传统中的经典叙事学就分析对象进行了这样的"分工":一方面特别关注展示技巧的先锋派小说,这样可得到对叙事概念和叙事结构的新鲜洞见;另一方面十分重视大众型的"公式化"小说,譬如侦探故事和惊险小说,这类作品看上去结构简单、规约性强,是很好的分析实例.然而,这种分工至少不适用于科幻小说,因为这种公式化的小说文类像先锋派小说一样地"展示技巧".叙事学家可从科幻小说学到很多东西.科幻小说通过把叙事理论的概念字面化,使我们得以思考叙事概念有何种功能,它们表达或遮掩了叙事的何种运作,它们可能会无意中产生哪些含义和后果.科幻小说是具有强烈自我反省性质的文类,可以帮助叙事学进行反思,给叙事学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