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汉译佛典四阿含经文中有关神通的故事,是佛教“故事佛学”的形式之一;尝试运用叙事学方法,在众多的神通故事文本中,初步归纳出“第一人称见证人”外视角与内视角的交替叙述、视角的移位与归位、回旋式叙述分层视角三种表现类型,由中可以得知佛经神通故事的叙事视角操作的灵活与繁复,使其能承载佛教教义达到传播宗教信仰的功效。而由“如是我闻”阿难这个程序化的叙述者,以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在场聆听的诸比丘,做为程序化的叙述接受者,组成四阿含经文本程序化叙述的框架结构,保证了佛经神通故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叙述格局。  相似文献   
162.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农民一直是不具备叙述能力者。这使得农民形象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新文学史上很难出现,极为稀少。然而,在打工小说中情形变得复杂起来,农民不单是不具备叙述能力者,也成为基本具备叙述能力者,甚至成为完全具备叙述能力者。以至农民形象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打工小说中成为一个相对集中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现象。它携带着时代的气息,显示了作家的平民意识与人道情怀,彰显了农民自身素养的提高与自主精神的丰厚,成为时代农民自我觉醒和心灵解放的标志,并且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以农民为叙述对象的小  相似文献   
163.
本文通过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性格、环境等因素的分析,总结其悲剧的成因;另外,对于作者采用"我们"的叙述角度,进行叙述者可靠性方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4.
读书时间     
谷子 《四川统计》2014,(10):51-51
《月亮与六便士》(Moon and Sixpence) 本书作者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他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了一个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生平的故事。在小说中毛姆通过探讨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及相互作用。向读者展示了一种“逃离现实”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5.
小说的叙事角度是指小说中叙事者与小说故事的关系。我国古代小说的叙事角度丰富多彩。本文结合中西方国家的叙事学原理,从全知叙事和限制叙事角度对李渔的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6.
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中 ,有不少是孩子。他 /她在讲述故事的同时 ,通过叙述言语行为 ,“说”出了作为孩子的心声。本文通过对其叙述可靠性问题的考察 ,拟作初步分析 ,并指出儿童在当代小说中的构形意义。  相似文献   
167.
该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女主人公"我"进行分析研究,即从叙述者"我"所处的位置加以分析,发现她是一个喜欢"躲"起来的人, 她通过"躲"来逃避纷繁复杂的世界,"躲"是她洁身自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8.
现在拍的古装影视剧中,凡有一官半职者,上自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为“大人”,通常包括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还可以演化为第一人称“本大人”,似乎“大人”与“官员”为同义语。但我一直有个疑惑,以“大人”称官员,在正儿八经的经书史书中并不多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被称为“大人”?让我们通过检索《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上古三代秦汉H国六朝文》《全唐文》《全唐诗》以及宋元明清的一些笔记小说的电子版,来做一个小小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9.
在中国海峡两岸女性家族小说中,叙述者干预主要分为对话语的干预和对故事的干预两种方式。二者最基本的区分在于"是否削弱小说之结构"。叙述者干预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叙事技巧,大多受到中国古典传统戏曲和小说的影响,且部分地融合了西方现代小说和电影的理论与技巧,与所讲述的故事往往密不可分。叙述者干预对小说伦理意蕴的展现和读者的伦理取位均起到重要导向作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与理解故事和人物。  相似文献   
170.
列奥·施特劳斯的"隐微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作者意图批评理论,因而似乎为后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然而,因其本身的哲学立场,它对作者意图论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即作者意图的问题及读者全知视角的问题,不仅不能有所助益,反而必须以牺牲该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为代价.其实,隐微理论对文学技巧的特殊解释亦使作者意图趋于消解.据此可知作者意图论不能因隐微理论的介入而前进一步,它所面临的理论难题仍然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