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8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71.
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加拿大文坛上 ,她的第二部Manawaka小说《上帝的玩笑》使她获得了 1 966年加拿大总督文学金奖的殊荣。这部小说在心里描写、女性主题和修辞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她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就叙述人称问题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可以使读者从一个侧面对这位伟大的作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72.
"叙述者的不可靠"是叙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个讨论这个概念的是韦恩·布斯,詹姆斯·费伦和玛丽·帕特里夏·玛汀把叙述者的不可靠性细分为以下六种类型:误报、误读、误评、不充分报道、不充分读解和不充分评价.它们分别发生在事实/事件轴、价值/判断轴和知识/感知轴上.由于没有掌握关键的信息,<押沙龙,押沙龙!>中四位叙述者的叙述都是不可靠的,费伦和玛汀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探索这些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提供了精密的武器,在对<押沙龙,押沙龙!>的读解过程中,我们也能学会如何辨别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373.
晚清之后,文言小说由于宗法史传而形成的"叙作合一"传统逐渐瓦解,"叙作分离"的格局逐渐形成。叙作分离对现代自叙传小说的创作非常重要,一方面它深刻地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心态,使作家能以另一个身份进行想象、虚构;另一方面,又使作家可以在"虚构性"的保护下叙述自我体验。这就使自叙传小说在叙作关系上呈现乍合乍离的形态,反映了五四作家渴望表达自我与突破自我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374.
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在叙述视角上,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称叙事作品的特点。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叙述者,是以与被叙述人物同一的特殊关系加入到叙述视角当中的。这一特点,使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在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的关系、叙述声音与叙述视角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这一特点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浓重的追忆色彩和视角转换的自然性,也是使作品的叙述视角产生各种复杂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5.
散文《绞刑》取材于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当警察的一次亲身经历.在囚犯走向刑场的过程中,作者体察到了一个濒于绝望的生命对"生"的本能渴求,并由此顿悟到生命的神圣性和殖民者肆意摧残生命的非人道.顿悟中的情感积累是作家人道主义思想逐渐形成的必然结果,而"动物意象"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技术性运用则奠定了顿悟的叙事基础.  相似文献   
376.
不可靠叙述者之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靠叙述者是当下叙事学研究最热门的概念之一.尽管布思和查特曼都把它看作是一个文本内在的实体,但布思认为它介于个性化叙述者和隐含作者之间,而查特曼认为它介于个性化叙述者和隐含读者之间;与布、查二人相左,A.纽宁等认知或建构主义叙事学家认为不可靠叙述者是一个由读者决定的论题.本文拟集中探讨学界长期以来关于不可靠叙述者的争论,批判性地考察了关于不可靠叙述的若干研究方法,尤其是A.纽宁对不可靠叙述的研究.最后,针对不同的文本策略,本文提出了建构不可靠叙述的四种类型:叙述内不可靠性、叙述间不可靠性、文本问不可靠性以及文本外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377.
汪正平 《学术探索》2012,(6):151-154
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仿写小说《福》中典型的后殖民主义写作策略,揭示作家独特的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女性个人叙述声音权威的确立揭露了殖民主义文学中女性的缺失或者被边缘化的意识形态共谋;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创作手法颠覆了殖民霸权存在的理性根基;小说结尾处出现的入侵叙述者撇清了作者成为新的叙事权威的嫌疑,为叙述文学的未来开辟了一条不带偏见的蹊径。  相似文献   
378.
《阿Q正传》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讨论鲁迅如何通过该作品描绘中国人的国民性以及阿Q个性特点分析等。本文关注的重点有二:其一,借助西方经典叙事学的"叙事"、"叙述者"概念,分析作品中叙述者的身份、功能及参与叙事程度,阐述鲁迅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确立该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其二,本文依据修辞性叙事理论中的读者建构理论,探讨处于特定场合、特定语境下作者、读者、叙述者、受述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论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修辞交流,以实现对该作品叙事策略较为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379.
浅谈《紫颜色》的聚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颜色》作为一部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小说,在书信体这一形式的承载下充分而全面地体现了这类聚焦的美学特征。小说书信体的形式决定其聚焦模式为多重式第一人称内聚焦,作品展现了此种聚焦所特有的严格性、交替性、灵活性和复调特征。  相似文献   
380.
列斯科夫是一位天才的叙述家 ,他的许多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叙事方式 ,“我”作为叙述者成为列斯科夫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而常见的叙事视角 ,而且“我”不仅成为小说的结构要素 ,同时也把小说作者的价值观念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