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叙述者在一部叙述作品中的职能,按照热奈特的划分有叙述职能,组织管理职能,交流职能、证实或证明职能。思想职能。形式干预和评论干预也是叙述者的重要职能之一。形式干预多半是一些比较敏感、讽刺的作品。评论干预则通常会把叙述者的价值观表达出来,它能加深叙述作品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92.
废名的小说侧重叙述,他对小说叙事距离的控制在情感上、思想上、智力上、审美上展示了暗合、实证、间离、侵扰等叙事审美效果,实现了小说的诗性建构,体现了作者"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而在渲染这故事的手法"的创作观,展示了其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93.
本文运用修辞性叙事理论解读澳大利亚作家亨利·劳森的作品《赶牲畜人的妻子》。从叙述者想达到的目的,希望被认同的价值观两个方面入手,由叙事之内到叙事之外,把读者对故事的反应和对叙述者的反应结合起来全面动态地解读文本,以期使文本的文学意义得到更大的彰显。  相似文献   
94.
95.
田淑晶 《理论界》2014,(6):119-121
弗洛伊德提出个体心理过程服从两种基本倾向: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两种原则存在于个体的生存结构中,决定着生命的方向和生存的方式。孙犁的《铁木前传》展示了服从不同心理原则的个体的生存境遇。关于女性和童年的叙述中隐匿着叙述者关于生存原则选择的含混价值观和矛盾的情感态度,而这似乎是人类之于由生存原则选择引发的生存困境的典型立场之一。  相似文献   
96.
在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童年篇的三个故事《姐妹们》、《遭遇》和《阿拉比》中,乔伊斯基于儿童视角,用精湛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展示了其别具风格的叙事策略。其中,以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策略、话语空间及故事空间交替的双空间叙事策略最为突出,它们对童年篇故事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些叙事策略,结合叙事者的精神顿悟,乔伊斯在童年篇中生动展现了都柏林人宗教信仰的迷失、教学的无助和情感的未果,极好地契合了整个小说集的“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97.
五四小说由于抒情的出现改变了其内容构成,使得五四小说在叙述角度、叙述方法情节结构和语言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之间难分难解的关系已经成为公论,在40年代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这种关系更为明显.外在的环境注定了作家经营文学的艰难历程.解放区的一些作家丰富的思想与政治要求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龃龉,并有意无意地在小说叙事中留下斑驳的痕迹.文章试图在解读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小说基础上,考察作家自我与革命书写之间的冲突如何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中表现出来,并使其呈现出某种内在的悖反.  相似文献   
99.
反讽是一个二项对立结构,在戏剧性反讽的作品中有一个二项对立序列。戏剧性反讽的主要审美机制有:不可靠的叙述者/人物、审美距离的变化以及读者的接受。这三种审美机制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获得极大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0.
叙事理论尽管明确了作为叙事主体的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注意到叙述者的显在地位,认为读者在叙述者身上察觉了作者与隐含作者的声音、故事的寓意和独特形式,并完成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但种种区分都昭示出叙事主体既矛盾分裂又内在统一的特征。叙事主体的分裂特征在小说叙述中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成为我们揭示叙事背后内容的隐含结构。叙事源于叙事主体的"精神分裂",表现为作者的"精神分裂"、叙述者的自由与受限以及叙事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